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思享  >  正文
嘉评 | 始终把“农民钱袋子鼓了没有”作为重要尺度
2023-10-24 22:19


始终把“农民钱袋子鼓了没有”作为重要尺度





人们常用“小、平、好”3个字概括嘉兴。

“小”是说嘉兴陆地面积全省倒数第二。“平”是说嘉兴地势低平,堪称浙江“最平”的地级市。“好”是说嘉兴高质量发展势头好,不仅以占全省百分之四的面积创造了接近全省百分之九的经济总量,以占全省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贡献了全省六分之一的粮食产量,而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9年“霸榜”全省第一。

嘉兴农民的钱袋子有多鼓? 2022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4.63万元居全国之首。纵向看,这已经是1983年撤地建市之初的112倍;横向看,嘉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比上海、北京分别高出6000多元、11000多元,与领跑广东的东莞市和领跑江苏的苏州市相比,也分别高出1100多元和2400多元。

c079c43f33cb1daef0761c55dd5ee23.jpg

在“小、平、好”之间自如切换,嘉兴何以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九连冠?又如何在新的赶考路上再接再厉、攻坚破题,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资源禀赋不算最优的嘉兴,正是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要求,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的“致富路”,全力以赴耕好为民增收的“责任田”,在接续奋斗中让嘉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勇立全国潮头,获得浙江省十九连冠。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来嘉兴调研“三农”工作。在与嘉兴农民交流时,总书记总要问一问他们的收入情况,和大家一起算算账,对农民增收念兹在兹、思考深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嘉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正是坚持把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尺度,嘉兴突破“抓农业就是抓粮食、抓粮食就是抓早稻、抓早稻就是抓面积”的思维定式,跳出“三农”抓“三农”,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土地制度改革,从增加就业机会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改革破冰、靠创新突围,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也打破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根子上破解“三农”难题。

正是坚持把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尺度,嘉兴全力答好“谁来增收”“怎么增收”“为谁增收”这个根本性问题,积极回应农民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千方百计为他们增收致富打通壁垒、拓宽道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业创新营造一视同仁的环境、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等、不靠、不怨、主动求变,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正是坚持把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尺度,嘉兴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一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完成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变“养猪村”为“大景区”,让绿水青山成为农民的致富靠山、幸福靠山,一边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变“深乡窝”为“国际村”,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浙北粮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增量”,走出一条具有嘉兴辨识度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增收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泛的农民群体。




成就来之不易,发展任重道远。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也是嘉兴撤地建市四十周年。

“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这是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新期待、新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农”是重点更是难点。农民持续增收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这对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且城乡居民收入比全省最小的嘉兴而言,无异于高原之上再攀高峰,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农业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农民就业压力较大,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运行尚在企稳回升之中,全省各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嘉兴持续领跑的压力倍增。

如何在新的赶考路上再接再厉、攻坚破题,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为全省乃至全国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率先探路,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走在前、作示范?过去多年,嘉兴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实践篇章,为我们提供了最生动的答案和最深刻的启示——始终坚持把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奋力扛起走在前、作示范的使命担当,千方百计拓新路、谋新机、开新局,让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元、内涵更丰富、动能更强劲。

提高富的饱和度。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推进农民增收,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农民农村共富行动,用好“飞地抱团+”等新机制,用好“农民共富十法”等新模式,深化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不仅做大蛋糕更能分好蛋糕,全链条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要深入实施乡村产业升级行动,通过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做强做大乡村“土特产”文章等途径,不断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跑出融的加速度。城与乡,两者密不可分。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推进农民增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发挥嘉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发优势,全面构建城乡居民幸福共同体。要深入实施乡村改革赋能行动,通过深化乡村集成改革,充分打开城乡规划建设、要素流动、资源配置通道,赋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更大空间。要推进农业农村营商环境改革,让更多事项实现申请零材料、填报零字段、审批零人工、领证零上门,以最“嘉”乡村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提升治的满意度。农民增收,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有钱景更要有风景。要放大“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和美乡村蝶变行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用好“四治融合+协商治理”等特色经验做法,提高农村社会治理和谐度;推进城乡一体“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行政村全覆盖,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繁荣度;全域打响“幸福一‘嘉’人”民生优享品牌,让农村享有城市一样的品质生活,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乡村振兴、全民共富的强大动力。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稳居全省第一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全省最小还在不断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这是过去19年嘉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结出的硕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鲜活例证和生动缩影;是全力以赴的里程碑,更是继续冲刺的起跑线。

感恩奋进向未来,实干争先再出发,嘉兴已经立下“小目标”: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

促进农民增收,贵在坚持,重在实干。在主题教育中昂扬斗志、激发才智,充分汲取十九连冠背后的成功经验、思想启示和精神动能,始终把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尺度,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嘉兴必能不负总书记的期待,让农民的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足、生活更加美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以实干彰显担当,凭实效走在前列。



评论记者:汪莹

设计制作:汪莹

编辑:向辉

责任编辑:张国强


来源: 评论记者 汪 莹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