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思享  >  正文
读嘉评论 | 让群众诉求“最多跑一次”
2023-04-10 15:06

  实现“民呼必应”,嘉兴将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民声一键办”特色品牌:今年9月底前,全面实现12345、110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三方互联互通,畅通3个平台间工单流转反馈渠道,各类事项高效协同分工处置。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民声一键办”意味着,没有拨错的热线,只有流畅的转办,无论通过哪个平台提出诉求,都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快速反馈。

  110和12345,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两个热线。通常情况下,12345受理的是一般性政务服务相关事项,而110则是专门的盗抢匪等警务事项的接警热线。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已经形成了“有问题先打110”的潜意识,导致很多不属于警情范围的求助、举报电话也打给了110。这既占用警务资源、影响处警效率,还会让一些烦心事、操心事延误办理时机,影响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部署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建成高效对接联动机制。嘉兴则早在2017年就启动相关工作,并逐步实现了110与12345双向派单、秒级响应。这次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嘉兴又创造性地将联动范围扩大到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民声一键办”。更多平台联动的背后,是政府服务对群众需求的主动对接——通过大数据的科学分类、精准派单、快速落实,建立完善各条热线之间的协调流转机制,推动非警务事项合理分流、高效办理,确保危急情况尽快处理,“急难愁盼”耐心解决,矛盾隐患源头化解。这样既不会让不明就里的群众因打错热线而“碰一鼻子灰”,又能让相关事项获得及时响应和快速处理,真正实现“民呼必应”。

  当然,热线一条线,需求万根针。要用“民声一键办”这条“便民线”,串起群众“急难愁盼”的万根针,热线平台的互联互通、高效运转只是起步,最终要促成的是政务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加减乘除”。首先,做好“减法”,减少错误使用。对于“民声一键办”,嘉兴已经明确,110及时响应处置突发警情,12345推动部门解决非警务事项。要引导公众正确拨打。其次,做好“加法”,加强对接联动。数据平台要全面贯通,对接流转要全面畅通,处置力量要全面融合,风险防控要全面闭环,以平台对接的畅通、高效,实现服务群众“1+1+1>N”的聚合效应。再次,做好“乘法”,提高办理效能。一些群众之所以事无巨细都打110,除了不了解110的职责外,更大程度上是觉得“好使”:闻警必动、有警必出。这就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真心为民,对群众来电及时反馈,让投诉建议件件落实,以“民呼必应”的高效赢得公众的信任。最后,做好“除法”,避开思想误区。热线平台高效对接,最需要打破的是部门之间的藩篱,最需要避免的是部门之间“踢皮球”,唯有坚决跳出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的思维误区,才能压实各方责任,让民意“一键即达”。

  “民声一键办”,回应期待、方便群众,是真正意义上“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相信随着相关机制逐渐完善,相关各方将做好职责明晰的减法、厘清认识的除法,做足互联互通的加法、效能提升的乘法,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让民情民意实现“最多跑一次”,让“民声一键办”成为浙里最“嘉”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