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思享  >  正文
读嘉评论丨慎终追远,不负清明
2023-04-05 09:34

  梨花风起正清明。今天是清明节,又到了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时刻。连日来,嘉兴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南湖区文明办、秀洲区文明办等单位相继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以网上祭祀、居家追思、敬献鲜花、踏青遥祭、植树绿化、诵读祭文等绿色环保方式寄托哀思,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不焚烧纸钱,不燃放鞭炮,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这已是嘉兴连续多年发出文明祭扫倡议,旨在弘扬文明祭祀新风,深入推进“浙风十礼”全域实践,推动“浙江有礼·红船领航”成为市民行动自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清明时节向故去之人表达哀思,早已积淀成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嘉兴各墓区首次在清明期间开放祭扫。全面放开的前提是安全有序,文明祭扫尤为关键。然而,在传统祭扫方式中,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环节,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清明祭扫,民间素有“前三后七”的习俗。祭扫高峰期间,更要谨防一些陈规陋习出现回潮。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安全有序度过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清明假期,既是一道城市治理考题,也是一道市民素养考题,需要管理者和市民共同作答。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谓清明,清而且明。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不仅是慎终追远的庄重时刻,也是移风易俗的大好时机。让清明与文明相向而行,关键在于领悟清明节的本意,抛弃那些早已过时、与人类文明发展不同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的本色。

  首先,树立“孝亲”胜于“厚葬”的观念。常言道:祭祀丰不如养之厚。与其等到老人过世后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不如在长辈在世时多尽孝心、多些陪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移风易俗中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树立薄葬厚养观念,让孝道伦理、优良家风代代相传,才是对逝者更好的追思,也是对清明文化的升华。

  其次,践行“心祭”大于“形祭”的行动。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缅怀逝者、表达哀思,是为了继承遗志、以更阳光的心态拥抱未来。与往年一样,今年“嘉兴民政”微信公众号继续开通“网上祭扫”功能。网上祭祀、居家追思,家人后辈聚在一起感念先人遗泽,珍惜美好生活,以更安全、更环保、更文明的形式抒发追念与深情,这样的清明活动岂不更有意义?

  当然,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其中党员干部尤须走在前面,带头以新的方式、文明的方式进行祭扫。我们要把文明祭扫教育贯穿于“浙风十礼”全域实践之中,与日常的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以“内化于心”的文明观念推动“外化于行”的文明自觉。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袖清明祭。坚持礼敬生命、平安祭扫、文明追思,让清明历经岁月而愈加“清明”,既是我们对清明文化的传承,也是嘉兴作为新时代文化文明高地的体现。慎终追远,方不负清明。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