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思享  >  正文
读嘉评论丨推进“一号工程” 要用好“第一标尺”
2023-02-24 06:47

  日前,《“浙里最‘嘉’”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出台,推出“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高效便捷”“办事暖心爽心”四大类18条工作举措,助力打造最“嘉”税务营商环境。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明确了今年工作的一项具体目标,即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95%以上。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主体和群众是营商环境的亲历者、感受者,也是监督者,是“第一标尺”。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切身感受,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个角度看,政务服务好评率95%,是目标更是标尺,体现了很强的需求导向和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和群众满意,用这把尺子来衡量,环境优与劣、服务好与差、效率高与低,都能够一目了然。

  企业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也最能“用脚投票”。同一个项目、同样的机会,哪个地方的服务便利、政策规范、营商环境好,项目和机会就会优先选择哪里。在加快建设智造创新强市的当下,全市各地各部门纷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月初至今,就有公安机关发布20项措施,以“警务+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金融系统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质效,力争用五年时间让全市各类科创基金破千亿元,科创企业贷款年均增速18%以上……干部敢干、地方敢闯只为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更优环境、更好服务、更高效率,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纷至沓来,为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答好优化营商环境这道必答题,关键要用好“第一标尺”,坚持眼睛向下、刀刃向内,以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便利度和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来推进和评价工作。首先,以需求为导向,主动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反弹琵琶”、换位思考,多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抓落实,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其次,以问题为突破,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畅通“惠企政策直通车”,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等精准服务纾困行动,疏“堵点”,治“痛点”,克“难点”,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最后,以满意为目标,服务企业要有“快速通道”,解决问题要走“绿色通道”,以“不用求人”“便捷高效”“依法依规”“暖心爽心”的优质服务,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嘉兴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政策千百条,落实第一条;服务好不好,关键看成效。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就是要坚持眼睛向下、刀刃向内,以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便利度和获得感为衡量标准,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唯其如此,才能把中央、省委、市委及全市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发展成效,让更多市场主体在嘉兴敢干、敢闯、敢投、敢首创。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