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思享  >  正文
读嘉评论|把“敢闯”成效转化为改革成果
2023-02-20 23:23


把“敢闯”成效转化为改革成果


读嘉评论记者    汪莹


什么是闯?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闯”意味着拒绝墨守成规,拒绝故步自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鼓励地方敢闯,就是希望各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改革开放发展蹚新路、开新局。



回顾嘉兴改革开放史,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地方敢闯敢试,勇于“摸着石头过河”。


海宁不是畜牧区,却有全国最大的皮草市场;嘉善并无森林,却成为全国木业大县;桐乡不是羊毛产区,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海盐没有钢铁厂,却有销遍全球的紧固件产业;平湖棉花资源并不丰富,却是全国闻名的服装大县;曾经因水网闻名于世的乌镇,如今已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

站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赛道上,全市各地各部门只有敢于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遵循经济规律,大胆尝试促进经济发展新方式,才能在先行先试中探出路子,在闯出经验后走在前列。


地方敢闯

要展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少些经验依赖,多些探索创造,才能走出新路、走在前列。

闯就是为了寻找改革良方、治理良策、开放妙招,更好地促进地方发展。

当前,服务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上,集中在“勇闯改革关”上。

无论是在权责“清单化”、政策“透明化”、竞争“公平化”上下更大功夫,确保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还是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只要有利于发展,又不触及“红线”,就要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在放开放活、管住管好、优化服务上,不断出良策、优流程、提效率,全面打响“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


地方敢闯

要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

闯不是瞎闯,而是要着眼于解决问题。

大胆闯、主动试,要迎着问题上、向着难处去,把企业和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发力的方向,在需求中找问题,在服务中寻方法,在创新中出妙招。

开展数字赋能改革行动,聚焦企业所急、基层所需、群众所盼,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多跨场景应用;

开展清理旧账破难行动,敢啃“硬骨头”、敢拔“铁钉子”,打掉阻碍智造创新强市建设的“拦路虎”,扫清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开展基层减负增能行动,为基层减负,为发展赋能,让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上

……

以“四敢争先”奏响奋进之歌,要及时解决个性问题,善于反思共性问题,通过举一反三、未雨绸缪,推动制度创新,把改革精准落实到企业、群众、基层急需处,真正让群众有感、企业受益、基层得实惠。


地方敢闯

要体现“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追求

“闯”仅有往前冲的勇气还不够,还需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嘉兴实践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而要想闯出个名堂,就必须放眼世界、对标一流。

无论是开展招大引强提速行动,还是推进区域发展协同行动,都要站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上去考量,以国际化视野提升各项工作的辨识度、显示度,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惯例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大格局相适应的经济体系,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全球市场博弈。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地方敢闯,归根到底是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综合反映。

群雄角逐,拼者胜;

勇拼经济,闯者赢。

营造比学赶超、争先攀高的浓厚氛围,激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拼搏斗志,振奋“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精神,争做新时代改革闯将,我们必定能打开改革新境界,闯出发展新天地。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