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村镇频道 > 余新镇 > 新闻动态  >  正文
喜报!余新镇“五水共治”工作再获省级荣誉
2022-02-18 14:09

  

  近日,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五水共治”办公室发文公布了100家乡镇(街道)荣获2021 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街道),余新镇榜上有名,这也是南湖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乡镇。

  坚持生态优先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最朴素的理解和追求。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垃圾无死角专项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以来,余新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城镇魅力更加彰显。

  生态文明创建中,治水是关键。2021年,余新镇在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中,将治修结合,投资约2000万元用于碧水河道建设、水系连通、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质及水体透明度的总体目标。其中,在金星村高家木桥、九九港和花房港等3条河道的碧水河道建设已初见成效,治理水体透明度总体达到1米以上,水质稳定在Ⅲ类水。家住金星村的王阿伯是土生土长的余新人,在他眼中这几年余新镇的水环境变化是肉眼可见的。“现在每天都会让老伴陪着我饭后来河边走走、逛逛,看看碧绿的河水,再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这样的养老生活好极了。”

  正如王阿伯所言,余新镇水环境的改变源于将“治水”工作落地、落实、见效。不仅如此,余新镇还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2021年,余新镇投资200万元对海盐塘主干流(余新段)实施水生态修复,通过构建生态隔离带、投放微生物菌群、安装微孔曝气系统,降低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含量,治修一体,重现江南水乡“水清岸绿”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貌。

  “融”“联”结合

  融合工业企业、居民小区管网提档升级,而今的余新镇已实现“零污”全覆盖。余新镇的镇东工业园区40家企业和电动机械产业园全部完成明管化改造;幸福家园、南江苑等6个老旧小区完成管网改造;三泰仁和苑、紫藤苑等4个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进行中;新市苑、虎啸桥等小区已列入改造计划……一场场污水零直排“手术”为余新镇疏通了“管道血脉”。在推进“污水零直排”工作中,余新镇不仅是对地下管网进行修建,还从精细化改造入手,综合绿化修补、路灯亮化、燃气管道、沥青路面等基础设施建设,做成了一个提“颜值”、惠民生的民生工程,虽有碍日常生活的出行,却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连连点赞。

  同时,余新镇以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抓手,引导养殖企业从基础设施条件、投入品监管、生产操作规范、示范带动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向规范化、设施化、生态化和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新”“智”突破

  依托数字赋能,余新镇借力河长制工作信息平台,打造智能化河道管理体系,实现河道每月有专人监督、每日有流动监管的常态。“我们要求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按照每月不少于3次、4次的巡河要求,落实责任,掌握河道基本情况。”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负责人罗于根介绍道,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的监管中,余新镇形成了“镇级站长-村级站长-村级专管员”三级管理架构,实现层层管理、逐级监督、实时巡查,切实担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日常管理的重任。

  针对镇级河道的监管,余新镇还在9个行政村(社区)形成了“一河一档”,将河道信息进行全面的登记造册,统筹协调推进河长制管理,实现管水、治水常态化、长效化,助推河长制迈向了2.0版本。依托网格员日常巡查、监管的模式,将网格员发展成河道监督员,实现河道每月人专人监督、每日有流动监管的常态,确保了在镇域内彻底清除各类水体“顽疾”。

  2021年推进“五水共治”中,余新镇还升级了农污设施,完成了长秦村2个20吨污水处理终端提升改造、农庄村15户农户简易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为集中处理方式、长秦庙浜污水处理站点采用了新开发的HYBAS+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让余新镇的“五水共治”工作在“新”与“智”上有了突破。

  65条河道、约163.5公里,7年兢兢业业的治水之路,全镇水质从劣Ⅴ类、Ⅴ类水逐年提升,并实现肉眼可见的实质性转变。在2021年,余新镇出入境、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均为Ⅲ类水,区级出入境断面考核为优秀,在全区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清两全”擂台赛之清澈河水行动中累计3个月排名在各镇(街道)第一……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是荣获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的最佳佐证。

  城镇环境幽雅,河水清洁碧透,乡间天蓝树绿空气清新……“五水共治”的成果让家住余新的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提升。接下来,余新镇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建设“一城三地”建设,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开展水系连通及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现代化圩区、加大低洼田改造力度,不断深化长效管理机制,依托“五水共治”,全面做好美丽宜居幸福地内的水“文章”。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