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政情  >  正文
请您来投票!嘉兴市八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 “十佳人民满意案例”评选活动今天开始啦
2022-02-08 09:51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基本的最主要的方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嘉兴市八届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6件,建议(批评、意见)1269件。五年来,在代表和各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努力下,解决率达到了81%,一大批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为生动反映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和相关部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的实际成效,继续推动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嘉兴实践,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92次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开展市八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十佳人民满意案例”评选活动。

  在各承办单位推荐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相关机构选取了其中的20件入围案例,现予以刊载。您可以扫码关注“嘉兴人大”微信公众号,进一步了解案例详细情况。2月8日至12日,“嘉兴人大”微信公众号开辟投票通道,欢迎您参与投票。市人大常委会将综合考虑投票情况,于2月底之前确定并公布“十佳人民满意案例”。

   我们的工作,请您参与评判!



1、以“北斗七星”格局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金名片”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办理案例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市人大代表冯震远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一方面要放宽准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并且以评促改,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从法治建设入手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等,希望着力推进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2019年以来,市发改委紧紧围绕营商环境“北斗七星”格局,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金名片”。每年根据实际出台营商环境建设方案,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利企便民改革进一步深化,56项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改革,实现线下“一窗通办”和高质量“网上办”“掌上办”。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营商环境指标建设进一步优化。在2019年、2020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中,我市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二。


2、加快推进“一号工程”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关于加快推进嘉兴“数字强市”的建议》办理案例


  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2019年,市人大代表郑忠勤提出建议,嘉兴市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明确产业定位,引进新兴项目;力推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营造浓厚氛围,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嘉兴“数字强市”建设。

  市政府和市经信局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强化顶设设计,出台各项政策意见;强化扶优扶强,建立支持机制;强化精准招商,建立招商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非常重视,多次调研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提出工作要求。通过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审议意见,“数字强市”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嘉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二位,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和“两化融合”三大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3、让嘉兴学子的“视”界更明亮

《关于改善我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室照明环境预防学生近视的建议》办理案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近年来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教室照明环境不良是诱发学生近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市人大代表、海宁市紫微小学副校长殷张萍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改善我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室照明环境预防学生近视的建议》。

  收到建议后,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联合十部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多措并举呵护儿童青少年的眼睛,让嘉兴学子“视”界更明亮。

  近视防控也成了“民生实事”。2020年和2021年,市八届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别票选产生十个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连续两年成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两年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每学期均接受免费视力检测1次。检测结果显示,2020年、2021年全市儿童青少年学生总体近视率分别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完成了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4、筑牢反诈防骗“铜墙铁壁”

《关于加强反诈工作的建议》办理案例



  “众智”成城、“硬核”反诈。根据市人大代表邬欣关于全面加强宣传防范、技术反制、源头治理等建议,市公安局提请市人大将反诈防骗列入民生实事工程,迭代升级“全民反诈、数字反诈”新模式,坚决打好反诈人民战争。

  2021年,全民反诈防骗项目被列入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动从“单打独斗”向“兵团作战”转变,构建党政主导、公安主推、行业主责、社会共治的打击治理体系。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反诈工作。市人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集中督办,多次对案件高发区域进行督导。市、县两级高规格成立反诈人民战争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专题视频调度会。

  嘉兴全市电诈发案数在2020年下降7.9%的基础上再下降9.5%,破案同比上升47.3%,为群众止损3.8亿元,返还5000余万元。嘉兴反诈工作经验在国务院联席办专报和全国公安机关打防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我市自主研发的众智反诈平台还获中央政法委动态刊发应用经验。


5、从“头”管起,提升电动自行车管理水平

《关于规范电动车出行的建议》办理案例



  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性和便捷性受到大家的青睐,从而走进千家万户,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2019年初,市人大代表胡红丽、茅明华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规范电动车出行的建议》,市公安局作为主办单位,积极会同市质监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等部门,就创新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进行有益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

  针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戴头盔现象,市公安局坚持从“头”管起,依托全市交通安全大会战,积极发动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截至目前,市区主要路口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头盔佩戴率提高至95%以上。

  市公安交警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方式,推出电动自行车车辆、电池“合体登记”、核发“码牌合一”的数字化车牌,实现“一码知全貌”,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各环节的管理。围绕快递外卖和电动自行车互联网企业,嘉兴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快递电动自行车标准化管理,启用外卖骑手“一车一人一箱一码”全新规范化管理模式。在一系列“组合拳”共同作用下,2020年、2021年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亡人事故分别同比下降19.2%、14%,成效明显。


6、为了最美的夕阳红

《关于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几点建议》办理案例


  养老关乎当前,也关系长远。养老服务已经连续多年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针对陈贤明代表提出的《关于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几点建议》,嘉兴市民政局作为承办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沟通,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人人享有多样化、普惠型的基本养老服务,实现“颐养在嘉”幸福图景,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

  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市民政局更加注重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互动交流、沟通汇报,先后5次与人大相关部门对接会商,参与专题调研、视察督查等活动。

  在陈贤明等各级人大代表的支持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民政局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05家,其中3A级以上照料中心有904家,占比86.6%;建成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1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平台7个。去年11月嘉兴出台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未来5年嘉兴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基本蓝图。


7、从“城乡居保”中感受禾城温度

《关于对农村老年人提高城乡基础养老金的议案》办理案例


  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这是新时期社会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市人大代表朱元弟提出《关于对农村老年人提高城乡基础养老金的议案》,对农村养老,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进一步提速提标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嘉兴市从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入手,积极构建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衔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率先开展“城乡居保”迭代升级,实现制度城乡一体迭代升级、精准扶贫力度迭代升级、人均待遇标准迭代升级。

  这几年,嘉兴全面完善“制度体系”,包括居保制度城乡统一。制定全市统一政策,实现全市同步调整、同步优化、同步提高,同时实现城乡同等的缴费标准、缴费补贴、年龄对象、福利待遇;实现待遇标准和待遇同比增幅“提标提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考核全省领先。针对不同参保居民需求,缴费档次灵活多样。同时,充分释放“富民红利”,基础养老金实现“普惠九连调”,建立个账补贴动态激励机制,缴费年限待遇翻番,进一步鼓励群众参保缴费。


8、开启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之路

《关于加快完善乡村振兴土地保障政策的建议》办理案例



  土地保障是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资源要素问题。姚云峰代表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完善乡村振兴土地保障政策的建议》,指出用地保障中存在“已建的查处不少、想建的障碍不少、能建的周折不少”等三个问题,并从政策管理支撑和改革创新落实两大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以该建议办理为契机,针对当前乡村振兴产业用地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嘉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重点健全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工作举措,确保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取得实效。2019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嘉兴市农业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办法》,强化对农业农村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切实助力产业发展做精做强,让农村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2019-2021年,经地方申报并审核认定,全市安排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项目132个,保障总用地面积1736亩,实现用地报批条件成熟项目“应保尽保”。


9、切实破解农民建房难题,让农户住有所居

《关于要求政府增加农民建房用地空间指标的建议》办理案例



  让农户“住有所居”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黄国良代表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要求政府增加农民建房用地空间指标的建议》,反映农民建房难的问题,该建议贴近基层实际、倾听百姓心声,反映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以建议办理为契机,嘉兴结合代表建议,在实地调研和反复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于2019年5月印发实施《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居民建房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本着有保有压、疏堵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明确从“安排增量保障一批、土地整治改造一批、解危帮困解决一批、从严把握压缩一批”四方面,分类分时序解决农民建房难题。各地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从源头上加大保障用地空间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6%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农村居民建房。2019-2021年,全市安排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7726亩,用地保障难得到有效缓解,切实让农户“住有所居”,老百姓幸福感不断攀升。


10、提升固废处置能力,解锁“无废城市”创建密码

《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全域创建“无废城市”的建议》办理案例


  建设“无废城市”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许云飞代表在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全域创建“无废城市”的建议》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精准有效打击固废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固废领域监管力度,改善固废领域环境提供了参考价值。

  近年来,嘉兴奋力争创全域“无废城市”,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协同共治强化固体废物日常管理,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完成“无废城市”创建申报的地市,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五废共治”三年行动,科学分析研判产处平衡点。投资80亿元建成涵盖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农业废物等46个固废处置项目,新增处置能力587.7万吨/年、填埋能力86.2万吨,现有利用处置能力为2016年的3倍,全面实现产处平衡,特别是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为全省树立标杆。


11、水生态环境治理,治出一片绿水悠悠

《关于运用系统工程和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建议》办理案例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高水平深入推进“五水共治”的关键之举。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冯荣泉代表提出《关于运用系统工程和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建议》,对“污水零直排”工作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

  冯荣泉代表建议,在开展“污水零直排”工程中,不仅要考虑解决眼前的“雨污串管、管网破损”等问题,达到河道排水口“晴天无流水、雨天无污水”的目标,还应该考虑如何降低后期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将大数据、信息化管控、智能管网等技术应用到“污水零直排”建设工程中,使治理效果“可看、可管、可控”。

  针对以上建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上下一心,全力补齐水环境这块短板;精准治理,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科技支撑,全方位排查河道,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通过全民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力争逐步、稳定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12、全市域公交一体化的尝鲜之旅

《关于打造长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全面接轨上海加快推进嘉兴市智慧公交系统建设的建议》办理案例



  嘉兴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冯荣泉代表《关于打造长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全面接轨上海加快推进嘉兴市智慧公交系统建设的建议》,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工作,着力完善镇村公交基础设施、优化线网布局、提升智能化程度,提高城乡居民公交出行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1年4月30日,嘉兴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革,将城际公交全面划入公交运营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际公交总客流达510.5万人次,同比上升31%,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目前,嘉兴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的迭代升级和蝶变跃升,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域公交一体化地级市,中心城区向心力、集聚度显著提升,市县、城乡加速融合发展,城市总体能级实现跃升,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3、加快建设快速路网,串起城市“最美腰线”

《进一步完善快速路体系规划建设的建议》办理案例



  快速路建设是关乎城市品质提升、改善民生福祉的重大民生实事。石菁代表为此提出《进一步完善快速路体系规划建设的建议》。

  2021年,根据石菁代表的建议,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推进嘉兴快速路网工程的规划和总体建设,启动实施“全市域现代交通一体化”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一环十一射”快速路网,打造市域“半小时快速交通圈”。

  2021年6月,全长15.8公里的市区快速路环线一、二期正式通车,呈现嘉兴“最美腰线”,日均通行超过3万辆次,总车流量突破1000万辆次,极大缓解了沿线的交通压力,提升了嘉兴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体验感,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

  目前,“一环十一射”快速路网工程的前期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2022年,嘉兴交通运输部门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将全力推进至海盐、嘉善、平湖等县(市、区)的6条射线工程开工建设,加速构建市域一体化的快速路网体系,助力嘉兴蝶变跃升。


14、清市域内沉船,还一池清水

《关于清理二环以内河道沉船及废弃船只的建议》办理案例


  河道不仅应该具有供应水源、美化环境的基本作用,还应该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洪排涝的重要作用。在嘉兴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为代表的李卫芳提出了《关于清理二环以内河道沉船及废弃船只的建议》。

  接到建议后,嘉兴市水利局第一时间对市区二环内河道沉船及废弃船展开地毯式排摸,进行问题船只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一周时间,共计打捞沉船30余条。其实,沉船打捞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只是嘉兴市河湖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兴不断推进河流系统治理和保护利用,通过开展河湖清淤、乡村环境整治、河道“无违建”创建等,稳步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营造了优美水生态环境,列入2021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均已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包括新建改建25个水文测站、省级美丽河湖创建9个、中小河流治理治理60公里、水美乡镇建设8个、农村池塘整治80个,完成河湖清淤562.68万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15、河湖连通通美丽,水系重构构幸福

《关于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加快全域水系重构的建议》办理案例



  河湖,是流动的文化,是活着的遗产。2021年,嘉兴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中姜春燕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加快全域水系重构的建议》引起了嘉兴市水利局的高度重视。

  该局迅速反应,结合代表建议,编制完成《嘉兴市全域水系重构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由行洪航运网、水资源配置网、清水生态网和数治水利网四网叠加而成的嘉兴水网,全面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和管理能力。其中,“优质水”对嘉兴来说,意义重大。2021年6月底,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通过通水验收,标志着纯净优质的千岛湖原水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往嘉兴。“杭嘉共饮一湖水”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从行洪航运网到水资源配置网,从清水生态网到数治水利网,四张子网编织的是一张“幸福水网”,在人大代表的见证下,嘉兴水利人正在汇聚新的奋进力量,为实现洪旱无虞、河畅水清、宜居惠民的“江南新水乡”交出一份满分答卷。


16、让美丽乡村画卷舒展嘉禾大地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议案》《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后续维管的建议》办理案例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陆锦良、陶明、王爱华三位代表不约而同聚焦嘉兴美丽乡村,围绕建设、管理和运维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领衔督办,第一时间率领市人大各专委、政府督查部门和承办单位实地调研走访、召开汇报座谈会、共同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市农业农村局会同12家承办单位认真抓好建议的研究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为积极回应代表关切、群众期待,去年,嘉兴首创了美丽乡村地方建设标准,集中发布了7条“红船魂·嘉乡韵”党建美丽乡村精品线,涉及43个村,总长度199公里,总投资14.5亿元。同时,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江南水乡全域秀美底色,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2021年全市农家乐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34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33.7亿元。


17、嘉兴这个双地标,你打卡了吗?

《关于尽快落实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管理机构及编制,促进博物馆顺利开放的建议》办理案例


  马家浜文化,拥有见证嘉兴悠久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2019年,葛金根代表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尽快落实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管理机构及编制,促进博物馆顺利开放的建议》就如何促进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顺利开放给出了不少中肯建议。

  建议提出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高度重视,迅速开展专题调研,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单位,逐项研究各条建议,多次与代表进行交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顺利开放。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总投资1.2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于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试开放;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占地30公顷,已对外开放。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与遗址公园、文化休闲服务区“三位一体”,互为补充支撑,满足了公众游览、参观、学习、教育、休息等多种需求,同时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手段,生动直观地向公众展示了具有广度、深度、厚度的马家浜文化。


18、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筑牢人民健康保护墙

《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哨点作用,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议》办理案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市人大代表,曹金始终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出《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哨点作用,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议》。

  2021年7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永红带队,对曹金代表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办,重点查看了七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油车港镇卫生院两地的发热诊室建设情况,有力推动了全市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提升这一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地见效。

  2021年,市卫生健康委扎实推进人大重点建议办理。一是加快推进全市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开设儿科服务的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的新、改、扩建,提高了发热门诊建设水平和接诊能力;二是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全体卫健人始终紧绷防控之弦,科学研判疫情形势,从严从实落实防控举措,未雨绸缪抓好应急能力建设,把牢应急体系完善关,全面提升了医疗救治、核酸检测、院感防控能力。


19、用心用情画好“健康在嘉”民生幸福图

《关于对标先进谋发展,加快打造浙北医学新高地的建议》办理案例


  代表建议务实为民。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沈鹏十分关心关注我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聚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关于对标先进谋发展,加快打造浙北医学新高地的建议》。

  人大督办有力有效。2021年7月15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带队,先后到嘉兴市第二医院、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督办建议办理情况,为加快打造浙北医学新高地指明了方法路径。

  部门办理用心用情。市卫生健康委以打造浙北医学新高地为契机,全力以赴补齐短板、拉高标杆、深化改革,用心用情画好“健康在嘉”民生幸福图,让共同富裕更有温度、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近年来,嘉兴市践行首位战略,全面接轨沪杭,大力实施“名医到嘉”工程;持续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健康信息平台基础建设,推进“健康大脑”市域一体化,在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共同富裕中积极打造“嘉兴样板”。


20、提升改造,让农贸市场华丽变身

《关于进一步提升改造我市农贸市场的建议》办理案例



  出于推进共同富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角度考虑,市人大代表许云飞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改造我市农贸市场的建议》。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研究,对全市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再次进行全面摸底调研。通过前期的改造提升,我市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服务功能和购物环境均显著提升。 

  近年来,嘉兴先后实施了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两大工程。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2011-2013年)以基础设施和购物环境的改善为重点,投入资金4.79亿元,在全市成功创建60家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有效改善了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

  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工程(2014-2016年、2017-2019年),是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延续和深化。目前全市共有城乡放心农贸市场105家,2022年计划创建42家城乡放心农贸市场,致力于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智慧高效、服务满意、质效兼优,并具有较高群众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市场。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