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财经  >  正文
这样的“诗与远方”让人怦然心动!旅游业的“十四五”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2022-01-11 09:04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嘉兴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着力描绘了“十四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蓝图,推进嘉兴旅游业高品质发展。


  “十四五”期间, 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旅游业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旅游品质服务供给,提升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嘉兴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标杆城市、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国际运河古镇旅游目的地。


  文化和旅游业肩负哪些重任?又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全域旅游:“一心两翼四带五区”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发展全域旅游,嘉兴已驶入“快车道”。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突出“一心两翼四带五区”的关键词。


  “一心”即聚焦红色旅游城市休闲中心,以南湖旅游区为重点,深化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围绕历史文化中轴线,塑造“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的城市新风貌。


  “两翼”即接沪旅游一体化发展翼、融杭旅游高质量发展翼。积极对接上海的亲子、白领、银发等专项旅游市场,进一步挖掘嘉善、平湖、海盐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环上海田园休闲带,成为接沪旅游一体化发展翼。充分利用嘉兴与杭州交通接轨、产业接轨、平台接轨的发展机遇,发挥海宁、桐乡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融杭旅游高质量发展翼。


  “四带”即北部运河风情带、中部江南名城带、南部滨海旅游带、环上海田园休闲带。北部设计大运河绿道和运河水上游线,打造国内知名的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运河水上休闲长廊。中部依托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的交通联系,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田园特色的江南名城旅游体验带和上海-杭州都市旅游走廊。南部合力推进钱塘江北岸风景旅游绿道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休闲旅游廊道。环上海打造面向上海都市圈的环城乡村生态休闲带、长三角田园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五区”包括嘉善水乡古镇旅游区,打造以古镇、温泉、田园为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旅游目的地;平湖滨海度假旅游区,打造以全景自驾休闲、城市文化体验、滨海度假、乡村生活、商贸游购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海盐湖海休闲旅游区,打造集湖光、山色、海景、人文于一体的长三角知名山海湖休闲旅游目的地;海宁观潮商贸旅游区,打造以创新文化、创意生活、活力运动、时尚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长三角新潮生活休闲旅游目的地;桐乡运河古镇旅游区,打造集古镇休闲、会议会展、文化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核心产品:“红色旅游、运河古镇、滨海休闲”


  大众旅游时代,用户对于优质产品以及充足、优质的旅游供给需求更加迫切。


  “十四五”期间,我市突出“红色旅游、运河古镇、滨海休闲”三大核心产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旅游新业态,构建具有嘉兴特色的“3+8”现代旅游产品体系。



  从上海搭乘Y701次“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前往嘉兴,在红色列车这个“流动的课堂”听一次生动的党史故事课。下车后,从复建的1921火车站站房出发,经老火车站炮楼、宣公路、宣公弄、宣公桥、环城东路至狮子汇渡口,然后登船至湖心岛,沿着百年前一大代表们的足迹“重走一大路”。再前往展陈改版提升后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后的南湖景区,2021年红色旅游产品供给的丰富更让这抹红色愈发惊艳。



  “十四五”期间,我市注重红色旅游延伸发展,将构建以南湖为中心的核心区、市本级为主的联动区、全市域为辐射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从南湖到“市域红色大景区”的嘉兴红色旅游大发展。


  红色与古色交融,共同构筑一幅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多彩旅游版图。而在运河古镇品牌塑造上,结合浙江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乌镇、西塘等成熟古镇景区品质,强化核心景区的辐射力,打造成为超强旅游增长极。推进盐官、濮院等一批古镇旅游大项目建设,以音乐、时尚产业为主题,差异化打造特色古镇旅游新品牌。并不断探索适合王江泾、崇福、石门、长安、新塍等未进行大规模市场化开发的古镇发展新路径。


  以蓝色为主打的滨海旅游同样是旅游市场中一抹重要的底色。我市将深入挖掘潮文化,滨海古城、古镇、古海塘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内涵,推进乍浦、澉浦、盐官等历史古城保护与开发,打造滨海古城文化体验产品。


文旅融合:“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重点建设和提升10个以上“文旅IP集群”,培育10张左右文旅“金名片”,创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


  文旅融合,绝不是“诗与远方”的简单组合,而是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深度发展。


  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我市将注重文化和旅游资源梳理,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建立《嘉兴文化和旅游资源库》。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禾城文化复兴行动,打造地标性的城市文化建筑群和文化带。


  在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中,将推进城镇的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化改造利用,推动乡村文化礼堂、展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旅游转化、活化。到2025年,推动8个左右博物馆(美术馆)创建成为A级旅游景区,培育15个公共文化场馆旅游点、20个文旅融合示范村。


2025年: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文旅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比较效益高,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旅关联产业超过110个,更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


  根据《规划》,到2025年,通过丰富旅游发展内涵,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将使嘉兴旅游业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国内旅游市场全面拓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贡献持续上升。到202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创建5个以上富有文化底蕴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打造8条以上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旅休闲街区,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



  智慧旅游,为美好生活延展更多可能。到2025年,我市95%以上A级旅游景区将建成智慧景区,打造10家以上智能服务、无感支付的饭店,推出一批数字化乡村和智慧民宿。


  全域特色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创新,平原水乡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成为特色典范。争创省级及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建成4A级以上景区城和景区镇(街道)28家,景区村庄比例达到90%以上。(嘉视觉图片库资料,部分图片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