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人文 万物】这个村里的第一张大合照 你慕了吗
2023-06-17 07:54


  这是一段南河浜村民小组拍摄集体照的影像。

  自这块散发着远古文明的土地上,诞生“南河浜”这个村民小组以来,这是唯一一张集体照。为什么村里会拍大合照?这还得从照片中的老包家媳妇阿英说起。(最后一排右数第四位,身穿蓝色衬衣的便是阿英)

  阿英,原名张春英,初嫁到南河浜时,这里和大多数江南乡村无异,水田环绕,庄稼丛生。白天,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到了晚上,一家人在饭桌上东家长西家短。性格直爽的阿英很快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不过那时还没人叫她阿英,一般直呼大名“张春英”。“这个小队上,没有一家人家,我没跟他们吵过架的” 。这是她对自己和村民关系的评价。至于吵架的原因,无非是今天你们家田里的水放到我家田里了,我地里种的菜被你踩了,这些无厘头的小事情。而村庄却在一天天的小打小闹中,发生了变化。

  1996年,因建设沪杭高速公路需要,南河浜被开挖,在这过程中却清理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坛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遗存。古代文明元素的奔涌而出,让原本籍籍无名的小村庄顿时沸腾了。随之而来是,小村庄被冠上了很多大名号,“江南文明之源”、“世界文化遗址”……张春英似乎也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猛然间,呼啸声传来,北面如流星飞驰而过的高铁,把南河浜带到了今天。昔日的南河浜已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南河浜文化艺术村,原来的村民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也都搬到了新的社区,只有张春英一家留了下来。以前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民邻居们,也不常见面了。渐渐的,这个小村庄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只有到了傍晚时分,张春英家门口的白场上,会走来几位乘凉的村民,聚在一起话家常。但张春英总觉得,这日子还是没以前有意思了。

  直到有一天,艺术村里开了一间书房,来了一位文化人——黄辉,张春英人生第一次听到了有人叫她“阿英”,一下子她就跟这位新邻居建立了友好关系。在阿英看来,这位新邻居温文尔雅,跟以前吵吵闹闹的邻居完全不一样。而且他经常鼓励阿英的想法,渐渐地,阿英心里一个藏了很久但有不好意思表达的想法被逐渐唤醒。

  这天,阿英看黄辉在书房看书,便给他送去了西瓜。几句寒暄之后,阿英欲言又止,在黄辉的询问下,阿英才说“黄老师,今天来采访你的记者明天再来的话,能不能帮我们村拍张大合照?”原来,虽然以前村民们之间经常小吵小闹,但真的分开以后,阿英心里一直挺想念大家的。特别是想到,以前大家还生活一起时,发生的种种故事,阿英总能笑出声来,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张照片或视频记录下当时的事情。现在村子变漂亮了,如果村民们能在这里拍一张“全村福”,阿英想该多好。

  第二天下午,阿英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劳作,而是在家理芹菜,包馄饨,比馄饨店里包得都多。因为黄辉答应了阿英的请求,她昨天就在村民群里吆喝“请大家明天晚上天黑前到我家里吃馄饨,拍大合照!”让阿英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真的一呼百应。原来南河浜的村民们,有的散步,有的骑着电瓶车,有的开着小汽车,纷纷从市区、镇区居住的小区里汇聚到这里。大家见面,你一声:“现在像个社区人了。”他一声:“今天穿了新衣服啊。”开怀的笑声此起彼伏。不难看出,昔日的吵闹在重逢的这一刻都已烟消云散,留下只有那些美好的瞬间,地久天长。

  阿英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要在家门口招呼全村人,还真有点忙不过来,但心里却开心得像个孩子。当最后一家祖孙三代驾着私家车从市区匆匆赶到南河浜时,天快要黑了。抢着还有一点天光,从小孩子到中青年到老爷爷老奶奶,四十多位村民聚在了一起,在晚风吹过南河浜时,一张难得的全村合影被凝固在岁月长河里。




编辑:高秋萍

责编:邓钰路

来源: 记者 高秋萍 黄智翀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