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大系”引出的“风竹”璧合嘉兴传奇①吴镇是苏东坡的“小迷弟”
2022-07-15 07:51

一枝修竹,自右侧伸展,又为清风所拂,梢头反转,婆娑摇曳,随意不拘,几欲逸出画外,几行任性自然,如流水落叶般飘洒流畅的草书……

这是《仿东坡风竹图》,“元四家”之一、嘉兴籍画家吴镇的墨戏之作。

今夏,嘉兴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一“票”难求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三楼物华天宝——大系中的天籁阁展区,展览策划人员从浙江大学有关学者那里获知这幅《仿东坡风竹图》正是吴镇“八竹碑”中的一幅,并专程前往海宁观摩原碑。

“八竹碑”选吴镇所画八幅墨竹,刻石八方。

在嘉兴,有两组“八竹碑”,一组为海宁博物馆馆藏,一组在嘉善吴镇纪念馆。

既云“八竹”,为何“大系”嘉兴特展只展出一幅?岁月流转,《仿东坡风竹图》历数百载岁月,留下怎样的传奇?两组“八竹碑”又有怎样的故事?

嘉报《江南周末》记者走进“大系”幕后,揭开“八竹碑”前世今生,讲述“大系”中的嘉兴传奇。

▲ 元吴镇《仿东坡风竹图》现藏美国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


吴镇与《仿东坡风竹图》

元至正十年(1350)的一天,71岁的吴镇到湖州观摩石刻苏轼《风雨竹》。

“因摩挲断碑,不忍舍去”,五月十三日竹醉日——古人认为竹醉日移竹,竹子不知,容易成活,吴镇画下这幅《仿东坡风竹图》,并题跋记录:

东坡先生守湖州日,游何道两山,遇风雨,回憩贾耘老溪上澄晖亭,命官奴执烛,画风竹一枝於壁间。后好事者刻於石,寘郡庠。予游霅上,因摩挲断碑,不忍舍去。常忆此本,每临池,辄为笔游而成,仿佛万一。遂为作此枝以识岁月也。梅道人时年七十一,至正十年庚寅岁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日书也。

271年前的北宋元丰二年(1079),也是五月,在湖州当太守的苏轼,与朋友游览道场山、何山。归途中,突逢狂风暴雨,在贾收耘老溪亭避雨。游兴不减的苏轼,命官奴点燃蜡烛,手捧砚台在墙壁上画下《风雨竹》,又作诗《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将竹枝在风雨中掀舞之势描写得淋漓尽致。

此后不久,苏轼遭遇仕途中的大挫折,卷入“乌台诗案”,入狱几个月,次年(1080)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三月,迁汝州团练副使。

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苏轼心境轻松,四五个月后,于一段题跋中,回忆五年前的这件雅事:

归自道场山,遇大风雨,因憩耘老溪亭,命官奴秉烛捧砚,写风雨竹一枝,题云:“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美人为破颜,恰似腰肢袅。”

苏轼《风雨竹》被好事者刻石,放置湖州府学。

“详审用笔,淡墨竹竿中锋书写,运笔迅疾,偶有飞白;细枝铁画银钩,利落规整;浓墨竹叶大小错落,虚实相生;细节处看似随意点写的虚笔,强化了竹枝的动势,使整枝墨竹气韵生动流畅。”

“大系”项目组王爱华谈及吴镇《仿东坡风竹图》说,构图简约,在竹枝左侧刻意安排大幅留白,题写长跋,书法结体秀美内敛,用笔圆润流畅,与竹枝、竹叶之劲健锐利形成对比,跋文偏下的布局与上扬的竹枝构成呼应关系,“全图至简至澹,书、画、文巧妙结合,笔笔不可或缺,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元吴镇《墨竹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是东坡先生“迷弟”,他画过多幅仿苏轼竹画传世。

就在此画前12天,吴镇已画过一开仿东坡风竹,题跋收录苏轼当日所作《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同时绘制近20幅墨竹,谓之《墨竹谱》。绘竹四时之不同形态,构图严谨、气韵生动。一般认为,这是他为儿子佛奴习画所作,笔简劲刚,高逸闲致,每开题款丰富,涉及墨竹之画情画理,诗、书、画并茂,是其晚年墨竹之精品。

《墨竹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次“大系”嘉兴特展天籁阁展区便有这组《墨竹谱》。

▲ 《嘉兴日报·江南周末》2022年7月15日报道

to be continued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