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新书】餐桌上的训诂:解读中国烹饪饮食文化
2022-07-13 11:25

以传统学问训诂

解读中国烹饪饮食文化

探寻人间烟火终极密码


新书

餐桌上的训诂 

王宁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古代的食材、佐料有什么讲究?古代的烹调方法、烹饪器具是什么样子?饺子、馄饨是同一种东西吗?鸡、鸭、鹅如何命名?粥和羹有什么区别?古人的饮食理念是怎样的?本书从最日常的烹饪饮食说起,从最基本的文字训诂出发,为你解字说文,带你品味源远流长的中华烹饪饮食文化,探寻一日三餐的中国智慧。


精彩文摘

“粥”字从“米”,“羹”字从“羊”,它们的区别在于:粥在古代的主要原料是米,而羹的主要原料却是肉。

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后唐魏王李继岌荐羹时把羊肉、兔肉、猪肉切碎掺着入料。当时卢澄为平章事(主管宫廷内务的相),清晨上朝,堂厨备一些稀粥作早餐。有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卢澄每次各取少许掺着喝。于是,厨官们便据此二事作了一副对联:“王羹亥卯未,相粥白玄黄。”对子作得极巧——亥猪、卯兔、未羊,以地支代牲畜;乳白、粟黄、豆沙黑赤,以颜色代粥料。这说明,粥需用米而羹则必肉。 

粥是一种简食,贫贱时常食,居丧时以食粥为礼。《礼记》记载曾子的话:“哭泣之哀,齐(zī)斩之情,饘(zhān)粥之食,自天子达。”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春秋时鲁悼公去世,鲁国居丧。季昭子到孟敬子那儿去问他:为君上服丧期间,咱们吃什么?孟敬子说:当然吃粥。这是天下通行的礼节。季昭子说:咱们孟、仲、季三家,跟君上早就闹翻了,这事儿谁不知道啊?让我勉强执君臣之礼在居丧时吃粥,我不是办不到,可这不是让人家说咱们这一套全是假惺惺,没什么真感情吗?我可不愿招这档闲话,我还是吃我平时带肉的伙食吧!这个故事说明,粥是没有肉的。 

羹可是得有肉。《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伯克段于鄢”事,郑庄公赐给颍谷封人颍考叔一些吃的,颍考叔把别的吃了,却收起来一块肉。郑庄公问他为什么把肉留下不吃,他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可见羹是离不开肉的。

不过,古代的肉羹里也放一点菜,所谓“牛藿(huò),羊苦,豕薇”,叫作“芼”(máo),但这是中和肉性和调味的,不是主原料。什么菜也不放的纯肉汁叫“大(tài)羹”。《左传》说:“大羹不致……昭其俭也。”可见大羹是一种豪华的食物。除了用肉之外,羹还可用豆。

《急就篇》:“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云甘豆羹也。”晋代张翰作《豆羹赋》,说到羹,用豆菽而不用肉。这恐怕是羹必有肉的一种例外。 

现代的粥与羹的概念,虽和古代有些不同,但根源还得从古代去找。称“羹”的,绝大部分是肉食,而且堪称佳肴:鱼羹、肉羹之外,广东的蛇羹更为名贵。而以豆作羹也尚有遗风:北京的栗羊羹不就是炒干的豆沙羹吗?而潮州的山芋白果羹,怕更近古代的甘豆羹呢!

粥呢,总的说还是不登大雅的食品,虽然《红楼梦》里贾母和贾宝玉都喝粥,但也不过是家常饭。闽粤一带的生鱼片粥曾是渔民的主食。 (节选)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