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壬寅嘉禾星光历】徐震堮:好学敏求,谦冲渊默
2022-06-09 06:25



徐震堮


浙中并起有三人,宛春、徐、陆皆驰妙


2022/06/09



徐震堮(1901.6.9—1986),字声越,嘉善县魏塘镇人。他是当代著名的文史学家,代表作有《世说新语校笺》、《唐诗宋词选》、《汉魏六朝小说选》等。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词作品收录于《梦松风阁诗文集》一书。

徐震堮八九岁在家塾读书时,对书架上的唐人诗集发生兴趣,开启了一生对诗词的追逐与热爱,十岁入小学,已能开始写作,十四岁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后来的嘉兴一中),先后受业于朱宗莱和刘毓盘。朱宗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人,在他的指导下,徐震堮精研文字、声韵、训诂、考证之学,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刘毓盘则是词学大家谭献的弟子,当时重刻其词集《噙椒集》,徐震堮为之抄写,以此入了词学之门。徐震堮曾回忆说:“中学时代我受子庚(刘毓盘,字子庚)先生的影响最深。”

中学时代,徐震堮结识了平湖人陆维钊(字微昭)、胡士莹(字宛春),后来一起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后来的东南大学)学习。三人都是嘉兴人,都以词作得名,当时遂有“江东词坛三少”之称。三人在1930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合作,以胡士莹的词集《霜红簃词》为主题,陆维钊画《霜红簃填词图》,徐震堮作《惜秋华·题宛春霜红簃填词图》,传为文坛佳话。浦江清《寄题胡宛春霜红簃填词图》诗中说:“浙中并起有三人,宛春、徐、陆皆驰妙。”那一年,徐震堮的第一本诗词集《声越诗词录》也问世了。

在大学期间,徐震堮从学于王瀣、吴梅等文史大家,学术愈加精进。1923年毕业后,曾为中学教师,后来和陆维钊、王起(字季思)一起在松江女中执教。这些意气相投的年轻人在教余研讨学问,互相唱和。这时徐震堮已能读英、德、法等外语原著,并对世界语产生兴趣。他用世界语翻译中国古今诗作,并创作诗歌。

1939年,浙江大学在龙泉开办分校。徐震堮留家上海,只身赴教。当时一起同事的,还有王起、夏承焘、孙传瑗等诸位先生。分校主任是海宁人郑晓沧。“数公皆博学能诗,山中无书,课余多闲,常徘徊山泽间,诗酒相唱和”(《梦松风阁诗文集》后记),他们在松下筑屋为宿舍,名之为“风雨龙吟楼”。当时抗战爆发已经两年,虽然兵戎扰攘,但是各自意气不衰。期间由于浙东战局影响,分校南迁福建,两个月后,返回龙泉。徐震堮俱有诗纪之。这段时间诗词写作较多,于1943年集成一册。

抗战胜利,分校迁回杭州。解放后院系调整,1951年,徐震堮转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世说新语校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以札记的形式开始撰写的,历时二十余年才定稿。他原不想出版,为友人所劝,才肯付梓。《校笺》注释精当,严谨有据,特别是对魏晋时代的语词解释有精彩的发明。出版后即为学界所推崇,成为当代《世说新语》研究的重要成果。据说当时有编辑对《校笺》增加了大量注释,而这些注释通过查检字典即可得,徐震堮知道后,马上让学生将书稿取回。通过这桩轶事,也可以看出先生谨严不苟的学术态度。六十年代,徐震堮还曾兼任《辞海》编委及分科主编。

“平生所好,唯书与饮”,这是徐震堮给陆维钊信里的自述之辞。刘永翔在《徐震堮先生传略》一文中称他的老师徐震堮“好学敏求,谦冲渊默”。徐震堮一辈子读书为学,寄情文字,于斗室之中,周旋于古今中外之间。他于学术,实在是达到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境。所以,尽管在“文革”时受到冲击,身受禁锢,但是那份平淡冲和之气,始终不改。

徐震堮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在于古籍整理与研究。1983年,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成立,徐震堮任所长,并受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他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为我们提供了古籍整理的范本,同时以金针度人的教育事业,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亟待开展的古籍整理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梦松风阁诗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2.《世说新语校笺》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