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新书】纸的文化史:见证纸的优雅与魔力
2022-05-17 17:39

关于纸张的全球文化史

从纸张的诞生

到它在全球的发展历程

它不只是历史

更是人类文明的大未来

纸的文化史

 [德] 罗塔尔·穆勒 著,何潇伊,宋琼 译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该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纸张从诞生到它在全球发展历程的文化专著。

全书以纸张的原材料和技术演变为线索,细致探究纸张所及的各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纸千变万化。人们不仅无法对它的用途一概而论,就连追踪它的起源也十分困难。只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纸起源于中国。但与欧洲的印刷机不一样,我们无法追溯人们发明出纸的确切日期。

公元105年,当时的宫廷官员蔡伦在皇帝的资助下,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了可供书写的大幅面纸张。但这并不能算是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它其实是在一种古老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形成的。

现代历史学家试图追踪历史悠久、循序发展而来的造纸术的起源。他们找到了一种“原生纸”:这种纸是人们通过模仿毛毡的制造方法,从植物纤维、丝绸或棉絮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和书写纸还相差很远。一种工艺技术一旦出现在世界上之后,人们再回过去看它,常常会觉得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但其实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最初的中国造纸术可以这样概述:中国造纸匠通常将构树的韧皮作为造纸的原材料。他们将构树的韧皮浸泡在木灰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直到其中的纤维相互分离。若要将这些分离的纤维做成纸张的话,需要用到滤网,这种滤网是将棉布或者麻布绑在一个木制边框上制成,能够漂浮在水上,也被称为“抄纸帘”。工匠将纤维铺在抄纸帘上,用手均匀摊开。随后将抄纸帘连同形成的纸层从水中取出,晒干,接着便可以开始造下一张纸了。因此中国造纸匠每天只能产出几十张纸。 

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善,主要在于他扩大了造纸的原材料基础。根据约公元450 年间撰写的一本史书记载,蔡伦将麻布、破布以及破渔网作为原材料用于造纸,但总体来说,造纸术是在民间长期发展而成的。

随着灵活便携的竹筛的运用,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再加上纸的用途日益广泛,造纸术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人们不仅仅将它当作书写材料,还拿它来糊裱门窗,做成灯笼、纸花,或是扇子和雨伞。

有证据表明公元9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厕纸了。到了10世纪,纸币已经成为可被接受的支付工具。 

                                             (节选)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