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清芬世守”的嘉兴钱氏望族 | 孙志强
2022-04-09 11:31

▲钱氏家族典籍 袁培德摄


嘉兴梅湾街西首,有座清芬堂,这是一组按清代名臣钱陈群故居复建的仿清建筑,馆内东西展厅展陈着吴越王钱镠后裔——嘉兴钱氏望族的历代史迹和文化遗存。


“清芬堂”源于乾隆给钱氏的“清芬世守”亲笔题词,高挂在纪念馆门厅之上的四字铜匾额彰显了这个家族的硕望和不凡。


纪念馆院内,正中座像是“清芬堂”的始建者、手捧经卷的钱陈群,在绿树掩映的“香树亭”中赫然可见一块堪称镇馆之宝的“乾隆御碑”,碑文系乾隆亲为朝庭重臣、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书。


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钱陈群,字主敬,号集斋,又号香树居士。祖上世居海盐半逻村,属钱氏海盐支系,自曾祖钱陞于明万历年间起始入籍嘉兴。少年时期因父钱纶光早卒,家境平平,善书画的母亲陈书以卖画与纺织维持生计。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他立志刻苦攻读、续兴钱氏,为此曾三年不下楼,终于在康熙六十年(1721)高中进士,踏入仕途,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学顺天府。乾隆时,更先后任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太子太傅,且久值南书房,是为数不多的与乾隆关系特别密切的近臣。


乾隆六次南巡,钱陈群在有生之年四次扈从侍驾,并与乾隆多有唱和,在史上留下佳话。


乾隆十六年(1751),钱陈群首次扈从乾隆南巡,随驾嘉兴南湖、杭州钱王祠、绍兴禹陵等地。乾隆回京后于壬申年(1752),御览钱陈群所著之《香树斋文集》,看到书中所附描绘钱母陈书寒夜纺织、课子苦读的《夜纺授经图》后,深为感佩,遂亲笔赋七绝二首赐予钱陈群,诗中饱含乾隆对钱氏耕读传家的赞美之情。


后来,乾隆又在钱母画作《南楼老人画册》的卷首御题“清芬世守”四字。钱镠三十二世孙、曾任嘉兴一中党支部副书记的钱立青认为,“清,清正廉洁;芬,芬芳清白;世守,世代相传”,意在褒扬钱氏清正做事、清白做人的优良家风。


后来,钱陈群将乾隆的题诗勒石为碑予以珍藏:


篝灯课子澹安平,

义纺锄经乐苦辛。

家学白阳谙绘事,

成图底事待他人。

五鼎儿诚慰母贫,

唯诗不觉鼻含辛。

嘉禾影读贤媛传,

不愧当年画荻人。


乾隆的题诗将“钱母夜纺授经”与“郑氏画荻教子”相提并论,树为贤母教子的典范。


▲陈书绘《墨荷图》(翻拍自《南楼老人画萃》)

这块御碑历经两百多年,几度战乱,得以存世至今,实为不易。


钱府当时在天官牌楼广平桥北堍西侧(现中山路电信局附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经66岁的钱陈群因病经乾隆恩准解任,回籍调理,居于此处。


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思念钱陈群,诏令两江总督尹继善到嘉兴代为看望。尹继善奉旨而至,发现钱陈群家房屋窄小,一家老小几代同堂,然钱陈群因在位时清正廉洁,归隐后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回京后,尹继善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报告了钱陈群家的窘状。


乾隆闻知后即下旨:着钱陈群食正一品俸禄,其子钱汝诚任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经筵讲官。钱陈群一家的经济状况由此得以大为改善。次年,乾隆又谕钱汝诚回家省亲,嘱钱陈群另建府邸。于是就有了原南门莲花桥头的新钱府。


四埭五开间的新钱府不但宽敞大气,还专辟了“清芬堂”和“藏书楼”。其藏书楼曾藏书万卷,不乏善本、精品。抗战时钱府被日寇占据,成了宪兵司令部,以致藏书、藏品几乎尽失。幸好此碑由钱陈群第八世孙、现纪念馆馆长钱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后,历尽艰辛保存下来,如今才得以在移址复建的“清芬堂”内重见天日。


钱氏自唐末钱镠始建吴越国后即开启辉煌的家族史。从明代钱琦首位考中进士起,嘉兴钱氏各支系五百年中科甲不断,曾连续十三代考中进士、举人。钱陈群及其后世族群中同样名人辈出,单列入《清史稿》的就达14人:三朝元老钱陈群、兵部侍郎钱汝诚、《四库全书》总纂暨“秀水诗派”领军人物钱载、史学家钱仪吉、藏书家钱泰吉、史上禁烟第一人钱楷等。近现代更有报界耆宿钱芥尘、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钱李仁……更可贵的是,自清以降直至新中国成立,嘉兴钱氏食禄从公者虽不乏其人,始终牢记“清芬世守”的古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治学,成为国之良才。


以“清芬堂”为代表的嘉兴钱氏族群,因其传奇的故事,鼎盛的后嗣被著名族史学家潘光旦先生在《明清嘉兴望族》一书中赞誉为嘉兴“举首大家”,人才特别昌盛的“清门硕望”。此评确为精到中肯之言。


END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