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壬寅嘉禾星光历】吴汝祚:那个率先提出“马家浜文化”的嘉兴人
2022-04-07 08:47


吴汝祚


我是浙江嘉兴人

鬓毛已白,乡音未改




若说嘉兴人最骄傲的事,“江南文化之源”马家浜文化无疑是其中之一。


然而,嘉兴却鲜有人知道,1975年率先提出“马家浜文化”命名的是吴汝祚,更少有人知道,这位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是嘉兴人。


“在太湖地区内,现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马家浜文化,其次为崧泽中层类型的文化遗址,再次为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体上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从农业生产方面来说:太湖地区的地理条件很适宜于水稻的裁培,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就已开始种植水稻。”


1975年第5期《考古》杂志发表吴汝祚《从钱山漾等原始文化遗址看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频频出现的“马家浜文化”字眼,正是迄今为止,述之文字发表,最早的“马家浜文化”命名。



吴汝祚(左四)和考古界同仁交流



吴汝祚


吴汝祚(1921.5.15-2016.4.7),嘉兴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52年从浙江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科院),是史前研究室研究员,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


6年前的今天,清晨6点,吴汝祚在北京安详地走完他95年的人生。他去世后,我曾两度赴杭采访与之相交甚深的考古专家牟永抗、王明达。


1959年春节前夕,在马家浜群众性的冬季积肥运动中挖掘出大批兽骨,牟永抗立即建议省里派员调查发掘。早在1956年春,桐乡罗家角也有过类似的发现,他就曾去探查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沪地区已有一些马家浜文化的遗址被发现、发掘。但当时学界是把这些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划入了“江南类型青莲岗文化”中的。


吴汝祚在考古现场


“这里必须提到吴汝祚先生。他独具慧眼,在1975年第5期的《考古》上发表了《从钱山漾等原始文化遗址看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一文,率先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王明达在《马家浜文化》前言中如此表述。王明达十分佩服吴汝祚的学术眼光,马家浜文化提出时,遗址并不多,文化面貌也不是特别突出,学术界还在往其他文化上套。吴汝祚并未参与各地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发掘,仅凭现有考古简报的线图,就将马家浜文化视作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1977年,著名考古学家、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夏鼐在《考古》第4期上发表《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认为“江南类型”和“江北类型”的青莲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议分别命名,这是考古学界对“马家浜文化”的正式命名。


王明达认为,马家浜文化的命名说明其有了“身份证”,得到学界认可,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吴汝祚是“马家浜文化”第一人——率先提出“马家浜文化”,只这一点,他的贡献就不容忽视。


此后,虽然在学界有关马家浜文化的争论依然很多,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验证了吴汝祚在1975年提出的太湖地区的古文化遗址的年代序列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1999年,嘉兴举办“纪念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40周年座谈会”第一次集中讨论马家浜文化,牟永抗认为正是这次会议,明确了长江下游南岸有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系统以及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发展的这三个阶段。


马家浜遗址发掘45周年学术研讨会合影

(前排中为吴汝祚)


吴汝祚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论文《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生产问题的探讨》,5年后,马家浜遗址发掘45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已经83岁高龄的吴汝祚再次“回嘉”到会。


2004年8月3日,吴汝祚为《马家浜文化》写作的序文开头就说,“我是浙江嘉兴人,鬓毛已白,乡音未改。”


吴汝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足迹遍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山东的沿海岛屿以及杭州湾,都是他收获田野果实的地方。他研究的重点,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同时涉及北方和华南的史前遗存。他是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的发现者,曾参与或主持半坡遗址、藤县北辛遗址、胶县三里河等史前遗迹的考古发掘,曾为多个遗迹文化命名——北辛文化、诺木洪文化等。


吴汝祚谦逊低调,有些内向。牟永抗记得,1990年吴汝祚带着《试论玉器时代》的初稿到杭州找他,两人数次交流,最后由牟永抗完成定稿,刊发前,吴汝祚将第一作者改成了牟永抗。


2004年9月 吴汝祚与挚友牟永杭在乌镇


在纪念良渚文化发现5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牟永抗在学术报告中提到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的神像有牙齿,吴汝祚说他没有看到,为此,牟永抗特地带他到库房,拿放大镜给他看,“他看后,说看到了”。


1981年,杭州大学开设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师资缺乏,请吴汝祚讲授史前文化,一周两三节课,至少讲了两三个月。当时,浙江考古界的很多人都去听课,王明达还做了课堂笔记。“他既不是名人,也不是所谓的‘学术权威’。一辈子就是踏踏实实地做考古,最后一本著作出版是在2013年,当时他已经92岁。”


说起考古,吴汝祚侃侃而谈,但他其实不会聊天。吴汝祚的女儿曾回忆一件事,母亲说他经常出差,让他去跟邻居聊聊天,家里平时也有个照应。当时,邻居多是工人,聊的都是家长里短,吴汝祚听着听着就打瞌睡了。邻居们知道他是考古学家,就让他说说马王堆。说起马王堆,他精神头就来了,只是别人却听得要打瞌睡了。“他是个纯粹的学者。”


吴汝祚的考古笔记



参考资料:

1.《从钱山漾等原始文化遗址看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生产问题的探讨 吴汝祚

2.《关于良渚、马家浜考古的若干回忆》 牟永抗 

3.《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夏鼐

4.《马家浜文化》嘉兴市文化局 编 浙江省摄影出版社

5.《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1分册》 钱伟长 总主编 王巍 本卷主编 科学出版社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