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宋韵禾风·风流篇】③衣冠南渡兴嘉禾,文脉大盛启后世
2022-02-25 09:00

嘉禾一地,自古星光璀璨,往来更有天下名流,多少故事在其中。


有宋一代,苏轼三次过访秀州本觉寺;

沈括《梦溪笔谈》部分写于嘉兴;

南宋中兴之主孝宗生于秀州;

策划“绍熙内禅”,扶宋宁宗上位的南宋名臣赵汝愚生于崇德县;

常棠编纂《澉水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镇志;

……


宋室南渡,南迁氏族如濮氏、项氏、陶氏在嘉禾大地开枝散叶,成为文脉中坚。


让我们穿风越雨,梦回宋韵嘉禾,去邂逅那些千古风流人物。

▲ 瓶山


瓶山,嘉兴无人不知。


我们由中山路拾级而上,迎面可看到一座石坊,刻“瓶山”二字,四柱镌刻清代嘉兴知府许瑶光诗:


试上瓶山莫畏寒,

楼台白玉倚栏杆。

雪晴海国阳春早,

搀入梅花一色看。


这便是嘉兴人熟悉的《南湖八景诗》之“瓶山积雪”。


在嘉兴,瓶山是首屈一指的宋代遗存。


清《嘉兴府志》载,宋时置酒务于此,废罂所弃,积久成山。嘉兴地方文化学者陆明介绍,宋代名酒秀州月波产于此。


当然,也有传说,宋高宗时十万御酒犒劳抗金名将韩世忠及部将,酒后积瓶成山。所以,后世将瓶山出土陶质酒瓶称“韩瓶”。


无论如何,在嘉兴谈及宋代,不能不说瓶山。


说瓶山,绕不过去是项家。


项元汴和天籁阁,是嘉兴人津津乐道的骄傲,不是说,天籁阁所藏堪比半个故宫吗?


项氏并非土生土长的嘉兴人,“项氏原籍洛阳,靖康之难扈驾南渡,两宋之间,如项氏一般南渡的氏族数不胜数。”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研究员方福祥曾著《嘉兴望族的家族教育》一书,“宋元时,嘉兴域内土著成为望族相对而言仍是少数,更多的是移民家族及其后裔,特别是宋高宗时扈跸南渡氏族。”


这便是建炎衣冠南渡。当时,京城十室九空,浙西成北方望族南迁第一站。


宗室后裔聚海宁皇岗赵家桥,建“赵氏王城”,另一支赵氏宗室迁入广陈,后世有宋元著名书画家赵孟坚;


岳飞之孙岳珂曾任嘉兴军府兼劝农使,住在金陀坊,后代在嘉繁衍生息;


靖康之难后,王沆避兵祸在盐官结草为庐,建炎四年,高宗追封其祖王禀为安化郡王,赐第盐官县治北,即安化坊,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先祖;


嘉兴陈氏先祖原籍颍川,现代生物学家陈世骧为其后裔;


……


“六朝前后,全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渐以富庶著称。正是这方日益繁荣的水土,为他们发家‘铸’望提供丰富的养料和历史时空舞台。”方福祥以为当时嘉兴内有大运河沟通南北,内河体系基本完成,外有澉浦等港口对外贸易。“大批氏族迁居嘉兴,虽有避难因素,但在此安居乐业,与嘉兴生存环境日益改善不无关系。”


海宁马氏原籍汴梁。马氏兄弟扈跸南渡,开始并未定居嘉兴。南宋时,马自东到海昌访友,“见东南山川之胜,遂家于黄湾花山里”,这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搬着家走的那种。


历史上,有多次衣冠南渡。方福祥发现,宋以前年代较远,唐末农民起义使原有氏族谱牒散佚,“嘉兴后世所修谱牒,大多追奉建炎扈跸南渡精英为家族始祖。”



▲ 濮院古镇摄于2016年


濮院濮氏是嘉兴一带有代表性的南迁名族。


濮氏祖籍山东曲阜,这个出过孔圣人的地方。


建炎初,著作郎濮凤扈驾南渡,三年(1129)濮凤来到梧桐乡,看到这里梧桐成林,以为凤栖梧桐,“事有适符”,与自己的名字相合,就定居在这里吧。


参与《濮院志》点校的俞尚曦提及,旧志中濮凤是驸马爷,配德阳公主的说法,最初来自濮氏后人、清初濮龙锡所撰《濮川志略》,该书着重记载濮氏事迹,是真正的“一家之言”,后世嘉庆《濮川所闻记》和民国《濮院志》承袭此说,杨树本所撰《濮院琐志》及乾隆《濮镇纪闻》、光绪《桐乡志》未提驸马之说,“这个说法大约是靠不住的,我们并未查到宋代有德阳公主。”


据旧志载,吏部侍郎濮斗南扶持宋理宗有功,赐宅第为“濮院”,是濮院之名的来源。但俞尚曦提到部分旧志中说濮斗南为濮凤六世孙,当代有学者考证,濮斗南实为江西鄱阳人,濮凤六世孙之说并无证可证。


濮凤是否驸马,濮斗南是否濮凤六世孙,而今尚不可知,但南迁濮氏就此在濮院这个当时还是草市的地方繁衍生息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最早的城镇化在宋代,其标志之一,就是大量市镇出现,濮院可说是其中的典型。”俞尚曦介绍,濮氏定居濮院后,大力发展农桑和丝织业,明《濮川志略》记载,南宋淳、景以后,濮氏“督树桑蚕织,轻纨纤素,日工日盛,濮院之名,遂达天下”。宋末元初,濮氏相当发达,在濮院有八处住宅,有“吉蔼堂”“百客楼”等馆室名,濮院由草市发展为市镇。


元至大年间,濮鉴在濮院经济、文化史上留其名。他在大街以西,义路街以东设钱庄、绸庄、丝行、当铺四大牙行,收贮土绢,“相当于今天的宾馆,让四方贩夫无羁泊之苦,于是有了‘永乐市’之名。”他与赵孟頫夫妇相交甚深,赵孟頫不仅为他画画,还在他逝后,赴濮院作墓志铭。


 “可以说,‘江南四大名绸’之一的濮绸出名和濮氏的经营分不开。没有濮氏经营,濮院在明清时不可能成为经济重镇,在经济史上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地位。”明中叶,濮院已是“日出万绸”,据《濮院琐志》载,万历年间“改土机为抽纱,制造绝工。濮绸之名,驰于海内”。


在方福祥看来,建炎初,文化名族随驾南渡,江南一地,包括嘉兴逐渐“文教大开”“文明日上”,开启崇文厚教的地方人文特色,“清初平湖陆奎勋说‘槜李自宋庆元后聿称文献之邦’,此时距离建炎南渡大概60余年,正是南渡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


不少南渡氏族如濮家一般迁嘉时或在宋代就发展成望族,代代赓续影响一方文脉。


元至正十年(1350)春,轰动江南的“聚桂文会”在濮院举行,东南五百文士蜂拥而至。这一文坛盛会由濮氏后人允中、彦仁父子倡立。


 “正因濮院有这样的文化基础,元末,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才会寓居梅花泾,留下读书台和著名的《濮川八景诗》。”


方福祥认为更多的南渡氏族在元代甚至更晚才发家。譬如海宁皇岗贾氏扈驾南下,因触怒权臣而避居皇岗,依附当地巨族,一度失去本姓。后世从事海外贸易,元明时成望族,文武联璧,故交刘伯温称,“浙西文献之族,唯贾氏为望”。




▲ 瓶山出土的宋代韩瓶  嘉兴博物馆藏


项家亦如此。


项元汴为何以“汴”为名?其实暗含项氏由来,项元汴、项元淇、项元涍、项元汝,汴、淇、涍、汝四水都在河南,正是其祖籍地。


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多年来致力于项氏研究。项元汴之兄项笃寿在《子长公遗训》中详述家族源流,原籍洛阳,建炎间,扈跸南渡,侨居胥山。宋绍定二年(1229),在瓶山右侧筑孝友堂,这是嘉兴项氏祖居地。


项氏在元初已富甲一方,但真正带着项氏走向辉煌的是明中叶的项忠。项忠能文能武,带过兵,平过叛,做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力抗宦官汪直。


沈红梅认为项氏南迁之初,虽也诗礼传家,但宋元时影响不显,“明代方名声大噪,在经济、文化、艺术、收藏等方面,影响一方。”


项氏承袭自中原的正统儒家思想,注重德行。元代项冠在灾荒时,以上万石稻米,煮粥三月,救活灾民不计其数。


他们以诗书传家,明代首开科考有项永中登榜。从1487年到1583年,项忠一门五世,六人高中进士,明代五世进士全国仅有三例,三世进士仅有60例,项元汴兄长项笃寿及其子、孙三世出了五位进士。


项元汴和天籁阁更是让项氏名声广播海外。


项元汴以典当、放贷等质舍业发家,沈红梅称其为嘉兴金融业的“老祖宗”,“彼时,资本主义萌芽,他和项家促进嘉兴手工业发展。”


项元汴最重要的“标签”是天籁阁,收藏规模之大、藏品之精,笑傲海内,董其昌在其墓志铭中说他往来“风韵名流,翰墨时望”。项笃寿的万卷楼藏书也让彼时的藏书家难以望其项背,项元汴之孙项圣谟的绘画独树一帜。


两宋之间,南渡氏族,如项家、岳家、赵家等,沈红梅称其对嘉兴的影响是持续的,“影响的是嘉兴的将来。”沈红梅希望早日重现天籁阁,“那一定是精致、文雅而又大气的,展示嘉兴数百年来的优秀文化,呈现嘉兴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嘉兴崇文厚教文化气质的载体。”


漫步瓶山之麓,探访项氏井,那些南渡氏族的遗迹,大多已湮没于历史风烟中,但他们延续至今的文脉气韵,正如这江南烟雨一般,浸润在嘉禾大地,滋养着一地文脉。

▲ 项元汴《柏子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嘉兴日报·江南周末》2022年2月25日报道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