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钱氏家风代代传 | 钱张建 宋金华
2022-02-25 07:04

钱氏宗祠 摄影 陈凌波


  一座保存完整的老祠堂,浙北唯一;一个千年不衰的家族,忠顺贻庥。而能贯穿其间的,便是《钱氏家训》!正因为海盐钱氏家族拥有《钱氏家训》这个传家宝,所以能在明清两代保有嘉兴望族之风。


  钱氏宗祠俗称钱家祠堂,位于海盐县沈荡镇中钱村,堂号“永思”,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重建,为历代海盐钱氏后裔祭祀祖先、聚会议事的场所。2016年4月,恢复性修复完成,对外开放。2018年,被列为嘉兴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祠中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御赐工部尚书、军机大臣钱应溥谕祭碑、赐谥碑各一通,矗立庭中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荣耀。


  海盐钱氏系出吴越钱武肃王之后,世居海盐县城西郊,自十七世孙钱寔迁居开济乡三都(今中钱村域内)算起,定居中钱已达六个世纪。自明正德戊辰年(1508)钱琦举进士始,四百年间共考中进士十六人,举人四十多人。人材之盛,甲于一方。


  科举的兴盛促进了家族的繁盛,但这仅仅是完成了修身这一步,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理想。出仕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更是钱氏子孙施展抱负的人生信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那份家国情怀,那份担当,代代相传。


  从这里走出去的钱氏人物,有载入《明史》《清史稿》的,也有入府志、县志的,事迹足以垂范后世。他们谨守家训,清廉为官,清白做人。


  钱琦为吴越王钱镠的后人,也是海盐钱氏以科举入仕的第一人,他于明正德己巳年(1509)授任盱眙知县。一年后,江淮间流贼横行,刘六(刘宠)、刘七(刘宸)、齐彦名等,四出寇掠,屠城破邑,其势汹汹,闻之者丧胆。盱眙地处江淮之间,濒临淮水,首当其冲,而且太祖朱元璋的皇祖陵就在境内,重要性不言而喻。钱琦一方面预先部署,委派主簿李楫守护皇祖陵,县丞雷泽从陆路点视,典史杨镇沿河巡察。另一方面又建议协力守淮,将淮南相邻郡县统一起来,组成防线,从凤阳直抵淮安,沿河四百余里,每五里筑一墩舍,每墩派置人员,配备兵刃,贼寇进犯便举烽火炮。每五墩设以敢死士一人,使彼此相援,首尾相应。因为贼势气焰太过嚣张,朝廷官兵屡次战败,主帅惠安伯张伟、右都御史马中锡也被撤换,追责论死。严峻的形势让钱琦做好了与盱眙共存亡的决心,先将家小遣送回海盐老家,准备以死报国。在钱琦严密的布置防守下,流寇最终不敢侵犯盱眙,淮南数十万生灵得以保全。要知道,当时的盱眙县是淮河边一个没有城池的县,无险可守啊!


  钱琦当官时,宽厚待民,居官清廉,洁身自好,深受百姓爱戴。他将为官从政的经验总结及思考集成《钱公良测语》,此书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倡廉著述,也是廉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对全社会家风、家训、家教的普及,也极具价值与意义。


  钱芹,字懋文,号泮泉,是钱琦次子,嘉靖戊戌年(1538)进士。历官至湖广永州知府。他处理公务不拘细节,从来不用鞭扑责打的刑罚,人们甚至说他太过宽厚了。钱芹说:“治理人民犹如牧民放羊,只要去除掉害群的就足够了。”钱芹居心仁厚平坦,始终以诚待人,即使被人出卖,也不忍改变真诚待人的态度。


  钱芹退休后,正值穆宗皇帝朱载垕推行新政,便上疏,论新政要有良好的开端,需努力推广儒家圣学;其次论及海防事宜,积极抵御倭寇;又论及海盐每年依例进贡黄鱼,沿海渔民负担极重,对朝廷也无益有害,请停止例贡。隆庆帝下诏允许钱芹的请求,并给予褒奖。


  钱薇是钱琦的侄子,钱薇少时,与堂兄(钱琦子)钱芹、钱萱一同入塾学习。母亲郑氏对自己儿子与两个侄子同样对待,分给饮食丝毫没有分别。钱薇为官后,朝廷派使者传公文到县里,将要为钱薇立棹楔,父亲钱珍坚决推辞,说:“岂可为了褒扬我的儿子,反倒拖累乡亲呢。”


  1536年,钱薇以行人授任礼科给事中。钱珍写信告诫钱薇说:“我听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你担任的官职以进谏为职责,要努力啊!”从此以后,钱薇慷慨论事,上自巡幸,下至屯田、灾异等,所上的奏疏多达十多封。1537年,他奉命出使湖广、广西,盘查钱粮,积劳致疾,弯腰驼背,身形伛偻。郑夫人拍着钱薇的背说:“我的儿,你为国家公事操劳致疾,我做母亲的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一个家族的风教所及,浸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忠孝礼义无所不在。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海盐钱氏有俯拾皆是的佳话,其间无不透露着家风的熏染,家教的启导,以及《钱氏家训》的高迈。


  (作者均系《钱公良测语》注译者)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