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壬寅嘉禾星光历】毛树清:从报道二战到环球采访的桐乡籍新闻学家
2022-02-24 08:00


毛树清

新闻记者责任重,

立德立言更立功。

燃起人心正义火,

高鸣世界自由钟。



说起报道二战,很多人知道著名记者、翻译家萧乾,作为《大公报》驻英记者的战地经历。


说起战地记者,很多人知道桐乡有个徐肖冰,用镜头记录了很多珍贵镜头和战争场面。


其实,徐肖冰有个比他小11个月的同乡毛树清,也是新闻界的风云人物,民国时期做过很多大报的主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盟军总部战地记者,也是见证和报道了希特勒纳粹灭亡的几位中国记者之一。


但毛树清的名字被新闻界知晓,是二战过去半个世纪后的1999年。当时毛树清的堂侄、居住在舟山的毛德传给中国人民大学写了一封信,澄清了一个事实:“曾冒炮火硝烟奔波于欧洲前线,见证和介绍希特勒纳粹灭亡的中国记者,除《大公报》的萧乾,还有《中央日报》的毛树清和乐恕人、中国广播电台的陆铿、中央通讯社的余捷元和《新民报》的丁垂远。”在这之前,国内新闻界普遍认为采访过二战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只有萧乾一人。


毛树清(右)与陆铿  毛德传提供


“当时,最有影响的报道是毛树清和陆铿随艾森豪威尔将军进柏林,将欧洲战场粉碎纳粹德国的胜利消息电发回国,使亿万同胞深受鼓舞。”毛德传回忆说,毛树清作为战地记者,常常随空军飞出去轰炸德国,希特勒的高射炮也“轰轰”地打上来。“他的不少报道是随前卫师进军和随战机在空中采写的……”


得知江南周末在做嘉兴人文日历,桐乡文史学者、竹刻家叶瑜荪几天前给记者发来了毛树清自己撰写的手写版回忆录第一章,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少年英才的进阶成长之路:

1917年七月廿五,毛树清出生于桐乡城东门外。父亲经营米店、茶菊等,勤劳克俭、乐善好施。母亲相夫教子、睦邻友亲。

6岁入私塾,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师。15岁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现嘉兴一中)毕业后,考入秀州中学,高二时当选学生自治会会主席。组织联合嘉兴六所中学,响应“一二九”爱国大游行。

1936年被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录取,并获得奖学金。后来又被另外三所著名大学——中央大学地质系、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浙江大学同时录取。最终选择了南京的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

大学期间,毛树清显露出了同龄人少有的见识和行动力。在暑假,他回桐乡借了当地小学教室,创办暑期补习学校,收了300多名孩子。大一暑假时(1937年),他忧心时局,“单刀赴会”,一个人到杭州拜见了省府主席秘书、教育厅长、警备司令中将等“大人物”,询问探讨抗日“前景”……



家风蒙正,家教良好。严师高徒,风华正茂。青少年时期的毛树清,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都可以说是种下了“因”,后来结出了亮眼的“果”。他后来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在毛德传的著述里有清晰的记载——

抗战爆发后,毛树清随学校转迁到重庆。毕业时,恰逢中央训练团成立,要创办团刊,毛树清受邀担任主编,展露见识及文采;后来先后担任湖北《新湖北日报》总主笔、昆明《中央日报》总主笔;1944年,在新闻界精英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奉调出国,任中国驻欧洲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联络官,并兼《中央时报》随写记者,成为为数不多的二战欧洲战场的中国战地记者之一。


波兰、南斯拉夫解放,毛树清赶到断垣残壁处处的华沙,专访波兰共产党领导人哥穆尔卡,并应邀参加贝尔格莱德群众大会及铁托阅兵典礼;在意大利,罗马天主教皇庇佑特接见了毛树清和陆铿两名中国记者,向伟大的中国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表达崇高敬意!


毛树清、陆铿作品——《纽伦堡大审战犯》 

岳钦韬提供


三年后,毛树清定居美国,随后对联合国、白宫、国会山和五角大楼进行采访,并进入纽约大学研究院、新泽西州罗德格斯大学研究院深造。在纽约他创办了华文报纸《中国时报》,还受聘为上海《申报》驻美特派员。70年代初开始,兼任大学教授,著有《世界新闻史讲义》等。1994年,被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特聘为研究员。


1937年9月离开家乡的时候,毛树清20岁。


1990年4月,毛树清终于回国时已是古稀之年。近半个世纪的思乡情,都化成如雨泪水,毛树清在父母墓前长跪不起……


从环球采访到新闻学者,毛树清一生铭记大学新闻系的系歌:“新闻记者责任重,立德立言更立功。燃起人心正义火,高鸣世界自由钟……”


1997年2月24日,毛树清病逝于美国,享年81岁。



参考资料:

1.《新闻学家毛树清其人其事》(作者:毛德传,刊于《嘉兴文史汇编》第二册)

2.《冒着炮火硝烟在前线奔波 写出新闻报道令人鼓舞》(《作者:耿俪如 张潘丽,刊于《嘉兴日报》)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