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得意楼”茶馆丨王月明
2022-02-23 06:36


以前的茶店,规模大的叫茶馆,规模小的叫茶店。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王店的茶馆数不胜数。


从东簖桥一直往西,绵延三里长到塘桥(现为庆丰桥),再加上南北塘街的茶馆,茶室累计有44家。


这个数字是现年 78 岁的吴德官提供的,他是王店茶馆的见证人、亲历者。


一次,我和他闲聊时,他如数家珍,一家一家报出茶馆及业主的名字。在 44 家茶馆、茶室中,当属王店“得意楼”茶馆的气派最大,生意也最闹猛。


 “得意楼”茶馆3楼3底,业主姓顾,名宝顺,当年四十开外,中等偏高的个子,大家管他叫宝顺大伯。 


由于“得意楼”茶馆地处镇中心的北街大井弄东侧(现梅溪桥东侧),故客流量较大。再加上底楼 3 间是一统的,更显气派。


来这里喝茶的大都是店家的业主,或早晨乘火车来王店办事的外地客商,常常座无虚席。我母亲爱喝早茶,除在“天源”茶馆外,也经常去“得意楼”喝茶,照母亲的说法:“生意人么,两边都得顾全点。” 


因“得意楼”气派,有时我家来了客户,母亲就会带他们去那里喝茶。业主顾宝顺一见到我母亲带着三四个客户,一边客气地招待,一边让他们在靠河边的窗口边落座。


顾宝顺知道我母亲喜欢喝红茶,他看着来了五个人,便会泡上三壶茶,再加五个茶盅。 


依照茶馆的规矩,来一人泡上一壶,一起来两人也是一壶。如来三人泡上两壶另加三只茶盅。如来五人便会泡上三壶。 


那时我也已十一二岁,星期天跟着母亲一起上茶馆,但不喝茶,从不占座位,只站在母亲身边,听他们谈生意经。


因我母亲出生在苏州,所以他们一口细柔的苏州话,我都听得懂。他们从上午谈起直到生意谈妥,已是中饭时分,母亲便邀客人去饭店吃顿便饭,谈生意的事也就搞定了。双方按约定办事,从不拖欠。


 “得意楼”茶馆每天早晨最忙,中午休息时段,遇有茶客上门,顾宝顺依旧热情接待。遇到外来的便问:“喝的是红还是淡?”红即红茶,淡即绿茶。


根据茶客的需求,泡上一壶热腾腾的茶水,让茶客尽兴喝茶或聊天。来这里喝茶的除了休闲的、谈生意的人之外,还有做媒的。 


一般媒人会邀上三四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说媒。一顿茶喝下来,促成了一桩婚事,也是常有的事。 


晚上镇上的小茶馆都关门打烊,唯“得意楼”茶馆照常营业。晚上照开,主要是为了那些晚上捕鱼捉虾的渔民。


渔民们白天辛劳,晚上就来店里喝壶茶,休闲一下。特别是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暖暖的茶,何其舒服也。 


顾宝顺的女儿顾良宝今年已78岁了。她说,当年父亲的茶馆是镇上最热闹的,一年四季、不打烊,小时候的她就不停地穿梭在茶客之中,为大家沏茶倒水……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得意楼”茶馆并入了王店的饮服商店下属的饮服小组。这个茶馆,留在了很多老王店人的记忆里。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