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想嘉•想家⑥】赵宇微:母亲说 ,后面的十年 、二十年你一样会有回忆在那里
2022-01-27 21:30

新年将近

一片乡心九州同


面对尚未休止的疫情,是原地过年,还是返乡过年,成为了无数游子的两难选择。


但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此身此心都企盼年味,都怀抱乡愁。


在嘉奋斗的游子“想家”,在外奋斗的游子“想嘉”。


嘉报全媒体人文副刊部策划了“想家·想嘉”栏目,共同倾听游子们的故事。


讲述人:赵宇微  


这是我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我第三个不在东北过的新年。

 

想起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好像我们这一代生来就是为了离开东北”。

 

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大笔一挥,跨了大半个中国去徐州念书,可真正离开才明白,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家乡变成了故乡,突然就很奇怪的没了归属感。

 

毕业那年我去了苏州,一通电话告诉爸妈我不回家了。我们这一代没有受过什么苦,即便离家两千多公里,我都觉得只是两个半小时的飞机。

 

直到新冠疫情。我一个人在公司宿舍里过了新年,我到现在都记得。其实,东北过年很热闹,除夕夜六七点钟吃了年夜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看春晚、打打牌,十一二点的时候,饺子下锅,零点一起吃饺子、守岁,一整夜都不关灯。

 

一个人过年,即使知道除夕那天爸妈不会早睡,我还是很早就和他们报了平安,上床睡觉。我不知道视频里怎么和爷爷奶奶笑嘻嘻地拜年。

 

疫情里,我毕业了,第一次产生了回家的冲动,手机浏览记录里清一色的东三省,说实话,还是不甘心。报社的招聘信息是除了东三省以外,唯一一个被我收藏的推送。

 

试试吧,考不上就直接滚回家,更没什么遗憾了。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被报社录取在我意料之外。那时候的嘉兴对我来说很陌生,我甚至只是把它当成我理所应当回家的助推剂,那时候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嘉兴真的给了我一个“家”。

 

突然想起去年大年初四刚来嘉兴的时候,谁也不认识,晚上和部门的陈老师“面基”,一顿火锅,两个同样没能回家过年的人,“陈老师你好,我是小赵”,归属感大概就是这时候开始的吧。

 

偶尔想起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过得很戏剧,2020年因为疫情,一个人在陌生城市过年,2021年因为年后就要报到,大年初四就来嘉兴找房子,除夕一整天都在苏州的出租房里整理行李。2022年应该可以给我一个安稳的新年了吧。

 

但事与愿违,2022年元旦,爷爷去世了。

 

我买了最早的一班飞机回佳木斯,落地后,我在爷爷的灵堂前站了好久,突然意识到那个拿着我写的报纸和他的老伙计们“显摆”的小老头,我再也见不到了。

 

可我还来不及悲伤,一家人就全部被通知隔离。回来的飞机上有密接者,我顺理成章地成了次密接,爸妈、叔叔伯伯,所有我见过的家人都被通知居家隔离。

 

去隔离的时候,我的孝布还没有摘,妈妈就在我隔壁,我们见不到,还是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我孤注一掷,跑去那么远工作、生活的意义。

 

也是那个时候爸妈决定出了隔离后,一起陪我回嘉兴过年。“这里有你前面二十年的回忆,但是后面的十年、二十年你一样会有回忆在那里。”这是妈妈电话里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她一直告诉我,我从来都不是离开东北离开家,而是在嘉兴多了一个家。

 

现在我们一家人到了嘉兴。之前还在担心外地来嘉会不会被隔离,好在嘉兴防疫政策人性化,我们来自低风险地区,去社区登记报备并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就可以安心过年了。

 

昨天我爸上午游了南湖,下午就把微信头像换成了南湖。去眼镜店选眼镜时,还自来熟地和店员说起是来陪女儿过年。“女儿有男朋友了吗?”“有啊,我正要去会会那小子。”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在嘉兴也会有个小家庭。我关于这座城市十年、二十年的记忆才刚刚开始。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