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嘉禾年俗丨孙志强
2022-01-25 08:08

我们把春节叫做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人们的热烈情感和美好期望,所以各地都形成了极具仪式感的过年民俗,“嘉禾年俗”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喝了腊八粥后渐次开始的备年货、扫庭除、送灶君、做糖糕、杀年猪是过年的铺垫和序幕,那么真正的过大年则是从除夕开始的。 


大年三十,大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堂屋收拾得像模像样,然后贴春联、请门神,一派欢乐祥和。


春联,民间叫对子。传统的对子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等。


一般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门神”,充当这一职务的有秦琼、尉迟敬德、关羽、张飞……只见这些门神拿着大刀、长矛、狼牙棒,甚是威武。据说,贴门神可以驱邪避鬼,保家安身,人们都祈盼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幸福美满。 


是日下午,各家各户都要举行祭祖仪式。祭品尽可能丰盛,红烛高烧,家人们虔诚地叩首祭拜,祈求岁岁平安、五谷丰登。过年最重要的是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


人们似乎把所有的好食材和厨艺都投入到了年夜饭的热忱里。菜不厌多,食不厌精,而且讲究“口彩”:必不可少的蹄髈象征团圆;嘉兴人称为“长生果”的花生寓意“长生不老”;黄豆芽谓之“如意菜”,酱煨蛋称为“元宝蛋”,鱼则预示“年年有余”……吃年夜饭,碗中的饭不能全部吃完,必须要剩下一些,称作“留米囤”。


如果说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那吃饭后,长辈给“压岁钱”,就是孩子们最欢喜的时刻。 


除夕晚上,我们嘉兴人还有守岁的习俗。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坐闲聊,迎接新年。后来,有了电视,妻儿老小便会习惯了一起观看“春晚”。除夕夜刚过十二点,抢早的人就开始放鞭炮,左邻右舍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后都要讨个头彩。


正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如今因重视安全与环保,禁止在三环内燃放烟花爆竹,但嘉兴农村仍在沿习这种习俗。 


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的福字贴满门庭,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据清代《古禾杂识》记载:“元旦黎明即闻拉燃爆竹声,谓之开门爆仗,先礼佛像、宗庙,次拜尊长,食团圆饵、长寿面。俗谓不可食汤饭,食之,一年出门逢雨。


是日,烧香客填塞街巷,以城隍庙为最闹”。后来嘉兴居民改去南门外小曹王庙烧头香,得第一者为大吉。这一天,人们都穿上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大家见面都相互拱手,恭贺新禧。


大街上的人有的买年画、吃烧卖,有的逛庙会、看杂耍,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按照传统,这一天家里是不可扫地倒垃圾的,据说会把好运扫走。 


初二起,人们开始带了礼物走亲访友。主人会请客人喝饭糍茶甜一甜,然后大家畅叙家长里短。 


正月初五旧说为“财神生日”,同为《古禾杂识》中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路头”即民间所说的“五路财神”。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当天合家吃汤圆,夜晚迎灯。按老规矩,上元灯市正月十三上灯到十七收灯。灯有五色、明角、官纱、剔墨、料丝等,做工精巧,式样繁多。


旧时嘉兴灯会从荷花堤集合出发,经北大街至东门宣公桥。队伍以火流星开道,配有丝竹管弦演奏以及高跷、荡湖船、台阁、地戏等民间歌舞,沿途观者如云。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塍“鳌山灯会”仍年年举办。 


过了正月十五,走亲访友渐止。民谚有:“拜年拜到正月半,拔开门闩追一段”之说。整个新年渐行渐远,人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春节,满怀憧憬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年俗也在与时俱进。吃团圆饭、接财神、庆元宵等仍在继续传承,而有些习俗已不再风行,但无论如何变化,隆重而喜庆的节日气氛将永远长存。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