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快班船丨王月明
2022-01-22 09:33

说起快班船,上世纪60年代后出生的人应该很陌生,甚至不知道这是何物。 


快班船,时兴于民国期间,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在镇上的居民和乡下的农民要去海宁硖石、海盐、平湖等地,都喜欢坐快班船。


船是木制的,一艘可容纳 30 多人,每艘船上配有船工四到六人,一人船头撑篙、鸣锣,其余的摇船,大的船配有四支木橹,速度极快。 


据《王店镇志》记载,民国期间,快班船便捷,快速,发展甚快,当时有朱伯良、孟五三开的嘉兴班;林德夫、傅连观开的硖石班;夏阿金、夏阿大开的海盐班;叶张富开的西塘桥班;徐老虎开的濮院班;赵阿贤开的乍浦班。此外还有平湖班、新社寺班、新篁班、凤桥班、新塍班等。


当时王店镇上的快班船甚多,大大方便了乘客的往来。对我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林德夫的硖石班。


1949年春,当时我才五岁,因脸部浮肿,由母亲抱着,在自家的河埠头等候林德夫的硖石班。母亲听说,硖石的金家娘娘专治小儿科,是祖上传下来的,名气极大,方圆四周的小儿患者都到她那里去治疗,效果极佳。就这样,我乘坐林德夫的硖石班去了两趟,脸部浮肿消失,药到病除。


后来我读小学时,刚好和林德夫的三儿子林掌财分在一个班。那时常去他家玩,渐渐熟悉了他的情况:其父亲林德夫是绍兴人,中等偏高,身材十分壮实,说话时带着浓重的绍兴口音。


林德夫的快班船专开硖石,配有四名船工,每天清晨六点,在自家河埠头,由站立船头撑篙的船工鸣锣开船。但此时船上已坐满了乘客,船内两侧有长长的板凳,专供乘客落座。那时如坐一大人,收取一毛五分;如怀抱小孩、不占座位的,不另加钱。如乘客带有被褥的,另加三分钱;如带一只元宝篮的则加收一分钱。 


林德夫的快班船配有两支橹,同时开工,速度极快。一人立于船头,负责撑篙和敲锣;船工们常常是使足全力,汗流浃背,即使是冬天严寒季节,也要脱掉棉衣。从王店到硖石,只需一个半小时。


途中设有几个站点,沿途放客接客。船头撑篙的船工,每到一个站点即鸣锣,乘客准备下船,同时提醒岸上的乘客准备好上船。船内乘客上上下下总是满员,船主林德夫则负责收取乘客的船钱,有时也到船后接替摇累了的船工,让他休息一下。 


当时在王店开店的店主也常常托林德夫去硖石镇上带货,有鲜果品、干货品等,价格则按货物量的多少结算。因此,当时王店镇上的水果店、南货店的不少商品都是由林德夫的快班船帮忙捎带。


当时我爷爷开了一家“王洪兴旧货店”,因货物托运的关系,便也经常和林德夫打交道。林德夫为人豪爽仗义,见客人有困难乐于出手相助,因此在当地百姓中口碑极好。 


一次,林德夫从硖石返回时,特意买了一大篮刚采摘的枇杷,豪爽地分给了家庭贫困的居民吃,说是“尝尝鲜”。林德夫的硖石班除了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停开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逢年过节,大家喜欢走亲访友,凡去硖石和沿途亲戚家做客,都要乘坐他的快班船。


快班船一路接客、放客,只有船到终点站后,船工们才有片刻的休息。此时,船工们分别上岸,去办受人托带的货物。用过中饭,下午两点,从硖石准时返回。 


俗话说,世上最苦三件活:摇船、打铁、磨豆腐。林德夫和船工们摇的快班船就是其中的一苦。苦归苦,等到晚上,辛劳一天的船工挤在林德夫家,便有了片刻的欢愉: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唠家常……第二天天不亮,又集中到一块,继续着摇快班船的行当。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水上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由钢结构的轮船代替了人力木制船,快班船也就停开了。船工们组织起来,进了当时的王店搬运站,而林德夫却去了海宁硖石搬运站工作,直至退休回到王店,安享晚年。 


到了 21 世纪初,乡镇间通了公路,部分公交车直通乡间,条件好的农户也都拥有一至两辆私家车,往返城镇乡间何等的便利……当年当年的快班船,已成了老人们回忆中的一幕。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