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你读过他的译作么?“天才”译者的老家在桐乡
2022-01-19 09:02


WechatIMG1097.jpeg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


《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新闻报道在全网刷屏,杭报办了二十多年的名牌栏目“倾听”,讲述了一个伴随着巨大苦难与奇迹的真实故事,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老人金性勇找到记者:“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打电话的那一天,金性勇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多年的老伴刚刚去世,而他的小儿子金晓宇还在精神病院里。


金晓宇是一位躁狂抑郁症患者,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在十年时间翻译过22本书,七百万字。


老人对记者说,“我的老家在浙江桐乡,父亲是小学校长,老伴的妈妈,那时候是我的老师。我们两家住在同一个门头里,算得上青梅竹马。”


金性勇的老伴叫曹美藻。当年他考进了上海化工学院,曹美藻考到了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同分配到天津工作。1967年他们结婚了,先是生了大儿子金晓天,1972年又生了小儿子金晓宇。


79002d34ba9637224661550cb9726d0f.jpg金晓宇童年时期的家庭合影


这篇刷屏的报道在嘉兴、在桐乡也引起了轰动,也被他们桐乡的亲人看到。


曹美藻兄妹四人,其中一个妹妹现在生活在桐乡,是屠甸中学退休老师,报道见报一天,她把这篇报道转到自己家的群里。


妹妹的女儿,也就是金晓宇的表姐,并没有第一时间看这篇文章,她以为,这几年会把一些心灵鸡汤的文章发在群里的老爸老妈,又被一个感人的故事打动。


以下是金晓宇的表姐写在同学群里的文字;


昨天晚上在百度上又看到了这文章,也没有点开看。多年来自己生活得不容易,已经让我不愿意再去触碰更多别人的不幸。 这也是一种麻木吧 。


今天早上4:00就醒了,怎么也睡不着, 就翻起了朋友圈。竟然看到我妹妹的一个学生转发了这篇文章,说主人公是她的老师的表弟。我大吃一惊,点开文章,直到泪流满面。


主人公是我的表弟,刚刚去世的他妈妈是我的大姨,我妈妈的亲姐。我曾不止一次跟我的朋友们提过我这个大姨,感慨命运的无理。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写字桌的玻璃板下压着我大姨的照片,有人来我家里做客,我们就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大姨,南京大学毕业!照片上的大姨聪慧美丽。用现在的话来说,高颜值的才女 。


可是命运并没有给我大姨很眷顾 ,得了狂躁症的小儿子,带给她无尽的痛苦与压力,可即便这样,七十多岁时来我家做客,依然神情优雅,完全是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内在气质。


这篇文章是我的姨父口述,杭州日报编写。但愿我的姨父能够身体健康,只剩下两个男人的小家,能够顺利一些。


曹美藻的妹妹妹夫介绍,当年青梅竹马的金性勇和曹美藻是桐乡梧桐街道人,金家与金仲华是同族人(用桐乡话说,是自屋里人),金家住在县前街,曹家住夏家浜,可以说是相距很近。


WechatIMG1092.jpeg这张照片就是当年压在台板玻璃里,曹美藻的照片


曹美藻的父亲曹凤池,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桐乡一中的国文老师。曹美藻的哥哥曹善学参加过抗美援朝,现在生活在山东,是一位离休干部。


曹美藻的妹妹妹夫还说,他们一般一年去杭州看望两次,姐夫求助记者给予报道,是想让社会关心这个儿子。“最苦的要属小宇的爸爸了。也靠杭州当地社区的干部和民警。”


报道见报上网后,对身为父亲的金性勇来说,更像是完成了一桩盘桓已久的心愿。


他担心,“哪天我也走了,就没有人知道我们儿子的事了。”


作为父亲,他希望用一种方式,能让儿子的后半生有更好的着落。


金晓宇说,“我能翻译书是妈妈的功劳。”


曹美藻是一位知识女性,南大毕业,在一次同学会上,校友知晓了她的家庭情况,询问“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


曹美藻应下来:“儿子英语、日语都很好,请给他一个机会试试。”


2010年,金晓宇小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务,开始他的翻译人生。


0cd574786353d7cfd8649c4e6b767bae.jpg


后来,南大同学打电话祝贺曹美藻,“你们养了一个天才!”


每次出版社寄样书给金晓宇,他都第一时间冲到床边送到妈妈手里,讲给妈妈听。后来,他妈妈开始不会说话、不认得家人,他还是想把新翻译出版的书给自己的妈妈看。


父亲金性勇是儿子晓宇的知音和助手。


金性勇买了扫描仪、打印机,跑邮政帮儿子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翻译完给他打印样稿,译文每本都是几百页,小山堆一样,再帮他校稿、寄出样书……每本书从样稿到出版,父亲金性勇都是第一读者。


《我们的天才儿子》采写作者叶全新和媒体提及,金老自己也翻译过一本书,是医药化工研究领域的专业译著,“看了他的手稿,少数字迹有些许潦草,但整体上非常漂亮,透着老派知识分子的笔力。或许儿子走上翻译道路,或多或少受了父亲的影响。”


金晓宇用六年时间,自学了德、日、英语。他十年间翻译的书,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


很多读过金晓宇译作的翻译同行、出版同仁都纷纷转发,并细致地表达内心的惊和敬: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性勇当年问过自己的儿子:


“那你看过几本小说?”


“我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


现在豆瓣上金晓宇翻译的作品,标记“想读”的人数显著上升。图书馆里、书店里,晓宇译著被重新翻出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读他的译著。


这个冬天,很多读者也在不断默默转发相关报道,送出自己的温度。就像这位网友说的:双亲或许会离去,苦乐也会随风散。但文字会记住你,书本上永远有你的注脚。加油啊这位译者。


“天才儿子”的被看见,被祝福,这一切背后凝聚着一个父亲和母亲伟大的爱,是一个平凡家庭的坚韧付出,是爱和救赎在人间的力量。


晓宇已经出院回家,等待已久的《本雅明书信集》样书也已收到,预计下月上市。《本雅明书信集》收录了德国思想家本雅明信件300多封,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知识和独特文笔。


目前他正在全力翻译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拱廊计划》。


让我们以细水长流关注他的译作。


作为一个译者,金晓宇英译有图书《船热》《诱惑者》《写作人生》《嘻哈这门生意》《剧院里最好的座位》和《十首歌里的摇滚史》等;日译中图书有《狗女婿上门》《和语言漫步的日记》《飞魂》和《丝绸之路纪行》等。


d5c00c34aada03ec37045836d9caac.jpg

嘉兴市图书馆有金晓宇翻译的书


杭州日报的同行说,出版界、翻译界以及喜爱他的读者,第一次了解到这位译者的经历,引发了对其著作的热议。这,大概才是这件爆点事件中的主人公们最欣慰的事。


大众眼中的感人故事、影视题材,却是热度退去后依然需要真实面对的伤痛人生。所谓“天才”,是真正的心无旁骛的投入,终能迸发惊人的成就。所以,在感动过、感怀过、佩服过之后,尽量不要打扰到他们,真正的帮助,是细水长流的关怀。


在为他们故事感动落泪的同时,我们或许也会思考,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关注和帮助这一类群体。


而作为读者,阅读他的作品,就是对这个家庭最好的支持。


最后我们来读一段金晓宇的译作,出自《诱惑者》中的段落:

1865a3100b8f35f7bce65794da87578d.jpg《诱惑者》(爱尔兰)班维尔著  金晓宇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11月 


我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坐在窗边的桌子前,手托着腮,就像昔日那样。是啊,在此时的我看来,那些都已成往昔了。我成天住在那上面。在床底下,我会发现一些残羹剩饭,有的还被我踢到了衣柜下面,腐烂成了一大滩汁液,还长出一丛丛蓝灰色的软毛。房间里有股陈腐霉变的气味。我把窗子开得大大的。夏日的空气从窗台上流进来,朦胧柔滑,像来自另一个世界。我搞我的研究,沉浸在由纯粹的数字组成的幻梦之中。多么的轻柔,安静,这六月的白夜。我抬起头来,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夜晚热心地聚拢上来,气喘吁吁却仍旧光芒四射。我像一个梦游者,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座花园里,被奇怪的光笼罩,周围满是无眼的雕像,我感到困惑而苦恼,追忆着被打断的幻梦。那里的一切都那么和谐,混乱已被驯服,破碎的东西变成完整。在那里,不知何故,我也不再是孤零零一个人。哦,我搞我的研究。阿什伯恩,杰克·凯,我母亲,黑狗和那场车祸,这所有一切与数字不同,可是它们也一定有规则、秩序,和某种模式。一直以来,我总是把数字置于混乱的事物之上,就好似寒霜降落于水面,于是沸腾的粒子变得驯服而有序,形成了结晶,凝结的晶格向各个方向延伸。我能在脑海里感觉到它,感觉到物体停下来时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响声,寂静中嘎嘣嘎嘣的声音,还有那茫然的白色的雾气。可是现在,无论我如何整理那些因子,它们都无法平衡。一切都在摇摆、流动,猛然地四下倾斜。我脚下原本看似坚实的地面开始塌陷。我抓不住任何东西,它们全都从指缝间无奈地滑落。零、负量、无理数、无限本身,这些东西突然向我显示了它们本来的意义。我感到眩晕。白昼退去。一只黑鹂在黄昏的微光中啭鸣。我用双手捧住脸,可它也要流走。五官熔化,连眼窝也被填平,最后只剩下一张光滑的肉做的空白面具。


(摘自豆瓣网友整理)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