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荐读】节庆里的故乡:寄托浓浓的乡情和乡恋
2022-01-17 20:59

知名乡土文学作家亲身经历

细数故乡的节庆习俗

和乡村生活

深情再现故乡的艰辛与甜蜜

苦涩与欢愉,悲怆与希望


节庆里的故乡 

黄孝纪 著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关于本书】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大年初一拜年到年尾的除夕,围绕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日常伦理,以散文的方式讲述作者故乡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十种乡村重要节庆习俗,真实再现了一个传统农耕村庄的喜怒哀乐,保留了一段乡土记忆。 


【精彩文摘】


节庆里交织的苦涩与欢愉


在故乡,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端,是头一个初一,无疑是最值得庆贺的。这一天俗称过年,是万家团圆,共享美味佳肴和幸福时光的好日子。


外出拜年,走亲访友,则是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在为期半个月的春节里,耍狮子、舞龙灯、看戏,堪称旧日故乡最主流的大型年俗活动。


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故乡有本村师傅教授的耍狮子的队伍,他们大多是热爱武术的年轻人,身体矫健。在故乡一带,耍狮子分为两种,一种是耍单狮子,人数较少,以表演武术为主;另一种是耍神狮子,不但人数众多,还配有全套响器,进朝门、拜祖厅、进宗祠,都有专门的唱段仪式,庄重而典雅。


耍神狮表演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通常会与演故事融合在一起,比如十月怀胎,有演有唱,能令人共情而动容,往往吸引着一村老小围观,群众参与性极强。


春节期间,各村耍狮子的队伍,经常相互走村拜年,好不热闹!舞龙灯则更为人们所推崇。在故乡人看来,龙是神物,能驱邪祟,保一村平安。


在故乡,用稻草扎龙灯,通常从正月初一下午就开始了,人们在过年的闲暇,聚集在村前的朝门口,当中自然会有人倡议扎龙灯,随即就有热心者抱来干净稻草,有人去后山砍木棒,众人一齐动手,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黄稻草龙便扎了起来。


一个村庄必定会扎一条大龙,或是七节,或是九节,或更长,每一节称为一稿,需多人才能一齐舞动。村中的小孩子,往往也会扎一些简单的小龙,俗称狗婆龙,或是一个单独的龙头,或是一节龙身,或是两三稿,撑着木棒,点上几根香火,独自或者两三个人耍着玩儿。


在整个春节期间,村中的那条大龙,每天都会有众多的大人孩子一齐举着,簇拥着,挨家挨户收香烛,贺新年。等到夜晚,插满香火的龙灯,伴着喧闹的锣鼓声,在村前的开阔地舞动,在村巷里扫宅驱除邪祟,各家都会放鞭炮,点香火,开门迎接龙神的到来,一派喜气洋溢。这样的盛况,一直要持续到元宵夜龙灯倒灯。


看戏也是故乡人的旧习。一年到头,勤于耕耘的农人,在春节期间,难得好好地放松身心,观赏戏剧。故乡的戏台,在村旁的黄氏宗祠,这是一栋规模宏大的清代建筑,一台台乡村剧团演出的古装大戏,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出了元宵节,生活恢复常态,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耕耘。随着农时节气的推进,惊蛰到来,万物苏醒,雷霆震撼苍穹,春雨哗哗而下,田野葱绿,繁花争艳,百鸟飞翔,一派盎然的春意,播种正当其时!当此之际,故乡人会在特定的日子,祈雷、祈鸟,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绵绵的春雨中,也迎来了一个伤怀的时节,便是清明,家家户户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山岭间不时响起的零星鞭炮声,寄托了人们慎终追远的无限哀思……多少年来,在传统农耕的故乡,这些交织着艰辛与甜蜜,交织着苦涩与欢愉,交织着悲痛与希望的节庆习俗,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轮回,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继承,所推崇,所发展。


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传统农耕生活的延续,这些乡村的节庆习俗,也揭示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面对生活的态度,代表了一种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无比灿烂的精神支柱! 

(节选)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