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做媒的母亲 | 郭青松
2022-01-17 20:59



母亲是个热情开朗的人,又在乡里当了二十多年的妇联主任,所以对周围十里八村的事情很熟悉。熟悉到什么程度?从两方面来说:


在她工作范围之内的那些村子,没有她不认识的人。如果仅仅是认识,那还算不得什么,她还清楚地知道那些村子里的老人、和她同辈的人,甚至是很多小孩子的生日。而那些村子里的人自然都认识她,并且由此他们还认识我——而我不认识他们。那些我不认识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他们在路上遇到我,常常会问:“细伢儿,你是不是苏主任的儿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哪怕是年轻的姑娘、小伙,自由恋爱的也不多。而母亲因为认识的人多,各村子有哪些未婚的、丧偶的,她都很熟悉。于是,找她做媒的人很多。


乡下做媒都是无偿的,母亲又不是职业媒婆,自然不会收什么“介绍费”的。当然,如果事情办好了,对方自然也会表示一下感谢。结婚的当天,母亲肯定是要去参加婚礼的。当然不能空手去,自然是要送礼的。还好,因为是媒人,对方都会回礼的,“收支”能平衡。虽然不收费,但媒人的责任却不小。除了要牵线搭桥,了解双方家庭的各种情况之外,做媒成功之后,双方结婚了,她还得负责婚后的“维保”工作。


比如,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一大早,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到我家来找母亲,一见面就开始哭,原来她与丈夫吵架了。婚后头几年还挺好,后来她丈夫经常在外面打牌,还输了一些钱,要不是因为有了孩子,她都不想跟他过了。母亲留她在家里吃了早饭,劝慰了她很久。饭后又陪着她回家,说是要去找她丈夫好好谈谈。过了些日子,那姑娘又来我家,对母亲表示感谢,说丈夫不再打牌赌博了。


大凡到我家找母亲诉苦的,都是女方。因为母亲的做媒而嫁入本村的也有几位。因为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都很熟悉,而夫妻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自然也比较多,母亲就得经常做“媒后服务”。两夫妻有了口角,常常就找母亲来评理、调解。到后来,母亲甚至主动“上门服务”,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比如发现男方最近有点懒,发现女方最近身体不好等等,母亲或者在路上遇到了就顺便提醒几句,或者直接到人家家里去看看,关心一下。


有时母亲说是做媒,其实就是因为她刚好两边都认识,她只是最开始中间牵个线而已,具体双方情况如何、是否合适,这些都需要他们自己去了解、熟悉的。所以,难免有结婚之后发现不合适,产生矛盾而离婚的。也有人离婚了,看到母亲理都不理,仿佛不认识似的。


母亲虽然有些难过,但还是忍不住继续在做妇联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媒。为此,父亲和我都说过她:“吃力不讨好,搞不好还会惹麻烦,做那些干什么?”但她认为那也是她这位“村妇联主任”的责任。


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妇联主任”的工作就交给别人了,也不在乡下住了。现在她住在老家县城里,而我又在外地工作,好久没问她有没有再给别人做媒了。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