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书边札记】我的阅读也离不开功利驱动 | 禾刀
2022-01-17 08:07


一些读书人最忌讳的便是谈钱,似乎一谈钱读的便不是书了。不过说实话,这十年来,我的阅读兴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受功利驱动的。


同很多人读书习惯的养成一样,我一开始读书活脱脱是个“杂食动物”。除了学者,一般很少有普通读者喜欢看那些枯燥的社科书籍,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根神经出了问题,我这个从没走进过大学课堂的普通读书人有天居然对社科书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即便是那些砖头厚的大部头也从来没有被吓倒过。当然经常也会有感而发,在媒体上弄些读后感书评之类的小文,换些小钱,正好补贴捉襟见肘的家用。


说是补贴,其实我内心还是相当看重,至少开始几年这样的心态比较强烈。我们这代进城人在城市里有个特别的称呼,那就是新市民。读书写稿收入虽然极其有限,但成为新市民后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任何一笔收入我都无法轻松地“挥一挥衣袖”。稿酬确实未能给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果有段时间写得少了,家里明显感觉到经济压力的分量在加重,因此不敢怠慢,又拾起书来。好在熬过了先前几年困难时期。如今我虽然仍旧码些小文,不过稿酬收入仅及前些年的零头,倒不是清高说不是图这些收入,而是久而久之养成了码点文字的习惯,隔三茬五不码几个字手头便有些痒。


看书写稿为了收入,结缘也是我的“功利”驱动所在。书读得多了,朋友圈的人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这些年接触最多的当数出版社的朋友。实在记不起最初怎么同出版社的朋友搭上了头,出版社寄来的太多的书往往又太好,看都看不过来,家里放也放不下。书读得多了,写得勤了,找上“门”来的朋友自然也多了。


在同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结识后,我的功利式阅读表现得更加“明目张胆”,这也是我最应深刻反省之处。几乎每个月,一些出版社的朋友就会列出一个个长长的近期出版书单,供我这样的读书发烧友挑选阅读。每每这时,总会两眼情不自禁地放射绿光,“贪婪”本性毕露。实际上,任我再怎么紧看慢看,家里仍有许多书至今连胶封都没拆。


读书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书的世界:宁愿被书包围,也不愿想看时无书可读。对热爱读书的人,时间并不会成为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家里的那些书只要有同事想看,我都随时外借。经常有朋友抱怨,说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看书。忙是肯定的。作国王国华曾写过一本书叫《中年奴》,说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压力还非常大。有趣的是身陷“中年奴”危机的王国华不仅爱看书,自己还写过好几本畅销书。


我的读书时间一般是这么挤出来的。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提前一小时到公司,烧好水泡好茶然后就是看书。现在大都市交通拥挤,每天耗在交通上的时间不是个小数,为了避开下班的高峰期,下班后常常晚个把小时,这样一来也可以挤出一小时的清闲阅读时间。


早出门晚归门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地铁上基本可以找个座。去年北京有位出版界朋友因坚持拍摄地铁上的读书人而走上了央视,受此启发,路上读书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唯一要解决的是错峰出行,好避开人流高峰。经过开始那么几天的“不大好意思”后,我终于“很好意思”从包里掏出了书,开启了新的读书之旅。正因如此,包里再没地,我也会设法给书腾个地方。


还有一个时间点就是晚上,这也是难得的清闲阅读时间。多年前有位媒体朋友闲谈,他每天平均坚持读书不下五十页,这样读书有效率。这话我确实听进去了,有了数量目标,读起来更有计划性,只要工作不是特别忙,一周看一本书大抵还是有保证的。写文章的频率也大抵与此相当,我这记性不好,时常担心书看完了放时间长了读的那些有趣内容会忘掉,于是赶紧记录下来,变成小文,媒体发发,自己的公号上也发发。媒体发是众乐乐,公号上发是独乐乐。


多年来,看书早就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别人书呆子、书虫等称呼,不问就里,反正自得其乐。特别是有时从书中偶然弄懂了一个原本苦苦求索的问题,居然会激动好几天。书看多了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落了个颈椎病。这也许是读书人最应警惕之处。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