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王店篮”丨周荣先
2022-01-14 10:19

篮的历史在我国已十分悠久,自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取柳、藤等植物枝条编织篮筐,用来盛放日常生活用品。


人们又发现,用南方的竹子来编织竹篮更经久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为后来编制篮子的主要材料。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逐步提升。考古发现,早期竹篮上已有方格、米字、回纹、波纹等精美纹饰。从秦汉、唐宋到元明清,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他们所编织的竹篮、竹席、竹箱等也逐渐完美。


清末时,嘉善西塘一带编制的二层竹编上漆提篮很有特色,更是竹编艺术的一种升华。清代后期,嘉兴王店竹编艺人编制的竹篮一支独秀,其特点是制作时将竹子的篾红和篾青连在一起,使竹篮更加经久耐用,“王店篮”就此盛行。可惜因时间久远,流传下来的“王店篮”实物及文字资料已较少见到。 


2017 年 2 月,笔者结伴几位同好在王店聚宝湾梅园赏梅时,惊喜地看到了王店竹编艺人在梅花丛中表演制作“王店篮”的情景,还使我第一次知道“王店篮”已列入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店是我祖母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每年节假日,王店是我必去的地方,而这只小小的竹篮能以“王店”命名,实属不易。自从那次赏梅见到“王店篮”的介绍之后,我对它就十分留意,很想知道它的出处并研究其历史。


去年上半年,我偶然见到一张1934年由上海费氏照相馆拍摄的“王店篮”老照片,迄今已近 90年。照片上的两位女子,头上戴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农家包头巾,手里各挽一只“王店篮”,脸带微笑,神情怡然,背景似有水边小船和树木。


我揣测,她们可能是模特,也可能是王店姑娘嫁到上海后拍照留念以表思乡之情。照片下方印有“费氏照相馆”及英文字样,反面有“留念”及“1934.3.7”等手写字。据查,民国时期上海确有费氏照相馆,地址在斜桥陆家浜路1362号,可见这幅照片实属珍贵。


 “王店篮”经济实用,盛物、买菜,到河埠头洗衣服等都很方便,广受家庭主妇的欢迎和喜爱,就连大城市上海也有它的踪影,说明流传的确很广。现在提倡环保,限制塑料袋的应用,这给“王店篮”又带来了机遇,期待它可以长期传承下去。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