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好书有约”2021年度十大好书今日揭晓
2022-01-14 07:20

不平静的2021年过去了,对于读书人来说,盘点2021年的方式之一,便是仰望书架,寻找这一年里那些让自己难以释怀的好书。


你或许会记得这一年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它曾在深夜慰藉你的心灵,你会很久记得,它曾带给你的智识,悸动和惺惺相惜。


岁末年初,或许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2021年我读过什么书,哪一本是自己心中2021年的“年选好书”。


今天,我们向大家呈上“好书有约”2021年度十大好书。


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在版面上刊登了编辑部甄选出来的四十八本候选书目,嘉兴日报联合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新华书店共同发起“好书有约”2021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邀请读者参与投票。


本次评选,我们特邀专业读者组成好书评委团,包括学者、作家、媒体人、书评人等。


从四十八本候选书目中选出来的十大好书,经由评委团和广大读者投票选出。


除了这十大好书,在这份好书投票排行榜上,《诗经草木》《希腊三百年》《塔鱼浜自然史》这三本好书紧跟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诗经草木》和《塔鱼浜自然史》都是嘉兴本土作家的作品,它们的作者分别为郁震宏和邹汉明。


一本好书,内嵌着无垠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以“好书有约”名义推荐这十大好书,


希望给你新年的阅读书单提供一份参考。



2021年“好书有约”十大好书评委团


赵柏田     作家,学者,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家。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等奖项


吴文君    作家,已出版《去圣伯多禄的路上》《时间中的铁如意》等作品


张天杰   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向洁茹  文学博士、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专任教师


蒋话    青年作家 嘉兴市作协副主席


林颐   书评人、撰稿人,致力于大众阅读推广,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评审


思郁   自由写作者、书评人,出版有《带一本书远离人群》《我们都是书的囚徒》


水煮鱼   航天工程师,书评人,爱书也爱读书,2021年读过130余本书


方大文  中学教师,“好书有约”读者代表


“好书有约”编辑部、“好书有约”选书团队


“好书有约”2021年度十大好书


推荐语

这本书隶属于一个庞大的序列,那就是追溯伟大的美国从何时起开始衰败的,这个系列主题的图书成为了特朗普时代出版界一个热点。


与那些居高临下的宏观分析不同,乔治·帕克深入了美国的底层,做了数百小时的访谈,绘制了一副美国下沉年代的众生相,他的主人公包括即将参选的乔·拜登、著名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落魄的作家雷蒙德·卡佛,还有无数的底层工人。他们有的上升,有的下坠,有的野心勃勃,大多数默默无闻。他们的故事是这个分崩离析的美国梦中不可分割的那部分。

——思郁


请输入图片描


推荐语

带着对生命的敬意,余华写下了这个小说。《文城》让曾经登上小说标杆尽头的余华重回了他的巅峰时代:精确的叙事、强大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讲故事的才华。

小说起笔于一个人一生的寻找,最终呈现的是人与时代的关系、人被命运推着走的无奈,而人在命运的浪涛里艰难选择和生存,正是天地间芸芸众生的普遍情状。南方气韵和务去矫饰的“晚期风格”,预示着余华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赵柏田




推荐语

这不是石黑一雄第一次以科幻的主题探讨人类命运的问题,至少在《莫失莫忘》中我们已经能看出端倪,而《克拉拉与太阳》是这一话题的延续与深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在大数据时代,既然AI能够预测人类的喜好与下一步行为,那么自由意志是否真的存在?每个个体是否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小说以人工智能AI的视角进行故事阐述,这种方式在物理上(矩阵结合的新颖方式描述所见),和心理上(AI人工智能的冷静不带有强烈情感叙述)对读者起到了一种奇妙而温暖的疏离感,在产生阅读愉悦感的同时,更能冷静地思考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思辨问题。


   ——蒋话





推荐语

85后的青年政治学家张笑宇讲述了一个关于技术与文明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技术从来都是启蒙人类的第一力量。人总是过分强调文化与精神的伟大,但人类首先是一个生物物种,是技术隐秘地塑造了我们。

张笑宇尝试在历史那些魔鬼般的细节中去把握技术对人类这一物种的塑造能力,他打破了专业铁笼的束缚,进入跨学科的“汇流”视野,来探究技术发展与社会演化的互动历程。书中所涉及的都是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大问题,但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新角度。《技术与文明》也荣获第一届亚洲图书奖。


   ——“好书有约”编辑部

推荐语


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往往需要回看他的童年和家庭。同样,了解今日的现代中国,也需要追溯其千年文明。许纪霖老师的这本《脉动中国》就是这样一本打通千年脉络,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的好书。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但在这本书中,许老师告诉了我们其他思想,包括宗教与儒家或互补、或合流,共同形成了我们的文化精神。而周秦之变、宋元之变等等这些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关键变化,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什么是传统?传统并不是古代的东西,而是古代留下来的,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东西。


   ——水煮鱼


推荐语


《美食与文明》是我迄今读过最为详尽的、有关饮食的世界性地图。从公元前2万年学会烹制谷物、古代帝国的祭祀饮食,到东南亚的佛教饮食、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饮食;从两千年来欧洲和美洲的基督教饮食,到近代中等饮食的扩张和全球化,蕾切尔·劳丹对烹制食物的演变历程作了深入的阐述。在这部宏大的饮食世界史中,能找到任何一种饮食的兴衰,既有走向全球的法式高级饮食,也有城市工薪阶层的中等饮食和各种非主流饮食。

希腊人认为食物能让人更善良,也能让人更道德沦丧。印度的《吠陀经》则传递过这样的信息:“人应该崇拜食物,因它能使一个人穷尽其所有才能……”而罗马诗人流传的普遍观点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即获得健康的心智。”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好的食物和好的知识一样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好的体魄。


——吴文君

推荐语


记者、作家、背包客杨潇徒步跨越湘黔滇三省,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西迁之路。我们可以在这位知识旅行者的陪伴下开始一次神游,在智识和精神上有所收获。这条 1600 公里的“长征”路,是中国珍贵又脆弱的大学传统的保存骨血之路,是既在逃难也在进军之路,也是20世纪中国知识阶层的甦生之路。


可以说,一个人在路上,也是一代人在路上。这条路令人愉快,也令人怀念,杨潇以当年学生们的方式流连于山川与风俗之间,与80年前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对话、共振。读者可以跟着他的引领间接进入当年的历程,并获得启发,敬畏和怀念联大师生对学术自由的捍卫,怀念他们对知识和教养的尊重,怀念他们的理想主义。


——“好书有约”选书团队、图书馆馆员代表


推荐语


一部出色的本土非虚构纪实作品。以张晓刚和王平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穿插了他们的家族故事,呈现了沈阳这座东北工业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趋向没落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里,以两个工人阶级家庭为代表的阶层跃迁的民间社会史叙事。



作者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方法,在旧报纸、老照片、建筑废墟与口述回忆中编织过往生活图景,在线的两端,一端是个人,一端是社会,从普遍意义上,也是呈现“自我”在持续的社会化过程里不断被“社会”建构的故事。


——林颐




推荐语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开篇便以一位女儿的自述打破了读者或许会因其简介所透露的沉重的历史书写、陌生的文化背景而产生的阅读焦虑感,概言之,这是一个近乎《你好,李焕英》式的女儿试图拼凑自己母亲逝去时光的故事。


然而,在书中,与个人情感记忆一同浮现的却是难以回避的人类苦难,母亲悲惨经历的背后是残酷的东欧历史。在作者以“在历史之中”的方式还原母亲短暂人生经历的努力中,我们得以切实地感受着巨大的情感与思考张力。


——向洁茹



推荐语

这一部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用英语写成的小说,被湮没在档案中八十多年,中译本在2021年出版,被认为是《江村经济》的文学版。其实若是熟悉他的另一部经典《乡土中国》,那么对于《茧》中的故事也不会陌生,当然对于杭嘉湖地区的读者来说,蚕丝业、丝厂与蚕妇、缫丝女工,以及围绕着这些而展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本来就不陌生。

费先生当年在开弦弓村有过实地考察,书中人物甚至还有他姐姐的身影,然而小说第一章却用“对我们来说是故事,于她而言却是真实的人生”一句,为冷静、客观的描述找到了距离。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比如“若是有个梯子,人人都知道怎么攀爬,差别只在于速度而已……而迷宫中,每条路看起来都是对的,每条路又好像都在将人引入歧途。”


——张天杰


六位读者领奖了


2022年1月11日下午5:00,经过好书投票后台自动开奖,产生了六位“好书有约”年度锦鲤。


他们分别为:LF、柏田、绿绮、一米八五、静子、露露。


这一次我们为参与“好书有约”十大好书投票的读者准备的这一份礼物,便是48本候选好书,抽取这6六位幸运读者,每位8本,作为新年礼物送出。


请六位幸运读者添加江南周末小编微信,查验获奖资格,联系领奖事宜。


请获奖者在抽奖平台开奖后三日内联系江南周末微信小编。过期视为放弃。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