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读嘉人文】宋“韵”嘉禾双人谈——金纲&崔泉森
2022-01-14 07:20


● 落帆亭旁的宋孝宗纪念浮雕。

· 编者按 ·

宋韵,带着一个王朝的气质,散发无限魅力。


2020年9月,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宋韵文化”;2021年8月,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嘉兴,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流淌千年,近千年前,被视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赵昚诞生于此。


宋韵与嘉兴,有太多文化可供挖掘,有太多故事值得述说。


即日起,嘉报《江南周末》和读嘉人文将围绕“宋韵与嘉兴”作系列报道,借宋韵之精华,注入禾城文化复兴之大潮,为城市发展把薪助火。



金纲 · 思想史研究者、学者

● 金纲在江湖居 | 摄影 柳书琴

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海盐澉浦人常棠编修《澉水志》,26年后,宋宝祐四年(1256年),此书终于完成,被视为“中国最早的镇志”。


历史如大河奔流,又过了758年,2014年春夏之交,金纲由天津南下,隐居古镇澉浦一个名叫“朱家门”的村落,并将租住的居所唤作“江湖居”,他决定在此锚定宋史研究,写尽大宋帝国三百年。


金纲融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于一体,计划用8部17册的篇幅来展开。七八载光阴,从首部《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发,一路挺进,最近,他向出版社交出了第八册书稿。


这两年,“宋韵文化”逐渐成为了热词,“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声音铿锵贯耳。


对宋韵,金纲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2021年底,在依山傍水的朱家门,在江湖居,金纲讲述了他心中的宋韵文化与嘉兴。



“宋韵文化,并不只是琴棋书画、吃喝玩乐”

● 东塔遗址现场的砖雕,宋孝宗儿时曾在东塔玩耍登钟楼,后该钟楼又称景龙楼。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金纲深有同感,他认为“大宋是影响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朝代”,“赵匡胤之后,中国有了推演文明、天下为公的自觉”。


这就要回到故事的起点,公元927年,这一年,赵匡胤诞生。


站在全知的视角回望过去,金纲直指赵匡胤一生要面对的“四大难题”:异族入侵、藩镇割据、道德沦丧、民生凋敝。剥开来说就是,地缘政治方向的北境也即契丹侵扰问题;藩镇坐大,不断叛逆或叛变,朝廷与地方的管理与节制问题;由于契丹与藩镇,给中国带来的民生苦难问题;由于契丹与藩镇,给中国带来的道德伤痛及恢复天下道义的问题。


在金纲看来,大宋的“天下目标”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推演文明天下,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宋韵文化,并不只是琴棋书画、吃喝玩乐,局限于此,就矮化了宋韵的意义和价值。”


北宋思想家张载有“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金纲认为,宋朝本身就肩负着“文化托命”的历史责任。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中原文化摇摇欲坠。金灭北宋,中华衣冠文明更是遭遇了将坠未坠、即将沉没的危机,宋高宗跑到江南建立南宋,以及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中兴四将”等一大批精英共同努力,才保住了衣冠文明。“全世界范围内,一共灭绝了上千种文化,玛雅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在哪里了,都没有了。中原文化能历数千年而不绝,就是因为有文化托命之人。从这点看,宋韵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可以说就是爱国主义。”


 “一个朝代是否光荣,要看它有没有文化增量。”而宋代恰恰将这块做大做强了。比如大宋版“四大名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除《太平广记》500卷,其他各1000卷,总共3500卷,集中了此前中华文化成就的精华。“这对中华文化作了一次总结,后人在钩沉前人某部书时,从这里可以参考,这就是宋代文化的增量贡献。”


宋代的文教氛围浓烈,不止于编书一事。


传统中国教育,有私塾、县学、郡学、太学,大部分是官办,宋代“四大书院”都是民办,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另有一说是湖南的石鼓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后来无论是进官府,还是搞学术,都不是浪得虚名。由此可证,‘四大书院’为中原文化的传承亦作了增量贡献。”


思想的充分涌流也是金纲对宋韵文化赞不绝口的一个落点。


“理学是宋代文化成就的核心。佛教进入中国,到了唐代,已经‘俘虏’了一批中国知识分子。有人曾问王安石,为什么大家都去崇佛?王安石回答,‘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中国文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程颐、程颢、朱熹等几代人发展建构的‘程朱理学’吸引了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将他们拉回到儒学的领域,让儒学光大。理学的意义,一是与佛教的对峙,二是对儒学的发展。同时,陆九渊的‘心学’,到明代王阳明进一步发展,追求‘致良知’。这些都是宋代做出来的增量贡献,多么重要,都是中国化的东西。”


谈起宋韵文化,金纲滔滔不绝,由昼及夜,江湖居亮起了灯。


“敛天地之杀气,召天地之和气”,这是金纲眼中的宋朝底色,因此宋朝追求公道与仁德,逐渐养成从君王到士庶的和气,而不是戾气,逐渐走向道义天下。


金纲常举一个故事作证,宋仁宗时期,有个老秀才在诗中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意思是只要守住剑门关,西川(今四川的一部分)就能别开一番天地,有造反之意。地方上就把这个人捆了。宋仁宗却说,老秀才无非是想当官,安排他到偏远地区当个小官吧。“自古以来,从秦皇汉武,到唐宗五代,再到明清,对谋反的秀才不仅不治罪,还给官职,可见当时之仁政。”



“重要的是人民安居乐业”

● 杉青闸遗址。《宋史》载,宋孝宗出生于杉青闸官舍。

在江湖居不远处,有泊橹山,吴越王钱镠曾在山顶磨刀,留下磨刀石。


金纲望着泊橹山,不免说起一个与吴越王有关的历史事件。公元978年,吴越王钱镠之孙钱弘俶做了一个重要决策,他遵循王祖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纳土归宋,从而避免了生灵涂炭,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


“吴越王考虑民族大义,将民生放在第一位,深谙重要的是人民安居乐业。吴越一带的人民过着和平友善的生活,都要感恩吴越王。”金纲认为这是一个明智而伟大的抉择,“一个国家摆在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人民。”


“成文于北宋的《百家姓》,首句‘赵钱孙李’,‘赵’排第一,是天命所归,‘钱’排第二,是民心所向。这与钱氏之功不无关系。”


磨刀石的遗迹,金纲视为“宋代的遗物”,这不仅是物质层面,也涵盖其蕴含的精神,“政府搞全域旅游时应该重视这个点位,讲好钱氏故事,传扬爱国爱民的精神,使‘磨刀石’成为旅游打卡之地。”


金纲隐居的澉浦,古城墙上有肃武亭,亭上有联“唐建镇明筑城南国坐标吴越界,宋通商元兴曲东方唱彻海盐腔”,概括起来就是一部澉浦史。“宋通商”,即澉浦地理区域佳,一则滨海港口,贸易往来方便,二则靠近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澉浦设市舶官,“时港纳海舶,番货毕集”,澉浦港容纳货船众多,进口的物品云集于此,商业繁华。


1978年冬天,长山河工程开挖,挖出九方大宋军印。金纲打了个比方,“澉浦的重要意义相当于今天的天津是北京的门户。澉浦作为海上门户,是水寨、军镇,是要塞、堡垒,它的背后百来公里就是南宋都城临安。”


常棠修镇志,使《澉水志》成中国第一部镇志,这让金纲“与有荣焉”,“这部志书开了地方志的先河,其中的科目为后来几部澉水志提供素材,让后人看到宋代澉浦的风土人情,常棠是有圣贤之心的,澉浦文化的厚重感从中体现出来了。”


北宋灭亡那年是1127年,这一年秀州(今嘉兴)诞生宋孝宗赵昚。


金纲认为宋孝宗赵昚是“中兴之主”,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君主之一:给岳飞平反,起用主战派人士;裁汰冗员,节省支出,提高效率;重视农业,发展经济,治内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康。“嘉兴可以在宋孝宗赵昚的出生地恢复一些纪念性建筑,成为赵氏后人缅怀祭祀的点,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做一个宋孝宗赵昚的纪录片,原原本本讲述他在江南地区的政绩与活动,传颂他的故事。”


岳飞之孙岳珂与嘉兴关系匪浅。嘉定十年(1217年),岳珂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居住在嘉兴城西南金陀坊,他撰写《金陀粹编》,为岳飞辨诬。金纲认为嘉兴是南宋文化发祥地之一,至少也是有力竞争者,“嘉兴有太多实打实的宋韵文化值得弘扬,甚至可以打造宋韵文化路线,邀请各地的赵氏后人、岳氏后人重走先人走过的路。”



崔泉森 · 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 崔泉森在研讨会上发言 | 摄影 郑闯辉

冬日晴好。


2021年12月30日,嘉兴市图书馆,“大运河(嘉兴段)与宋韵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崔泉森滔滔不绝,字字珠玑,带大家重回嘉禾宋韵的美妙绝伦。



“嘉兴成为宋代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 落帆亭内两块观赏石。落帆亭始建年代不详,宋神宗熙宁初重建。

978年,吴越国钱弘俶“纳土归宋”,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得以结束。


“北宋基本完成南北方统一,改变运河分割的状态,大运河沟通南北的功能全面恢复,对嘉兴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嘉兴段逐渐成为宋代运河交通繁忙的航路。崔泉森提出三个标志:


其一,两浙转运使乔维岳破除运河上的水堰。隋唐五代时期,为了农业开发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运河必须保持一定水位,于是在大运河设置土堰。运河干河有崇德五堰和学绣堰、陡门堰,汉塘有六里堰,长纤塘有冬瓜堰,海盐塘有南堰,长水有马塘堰等。运河上船只航行至堰前,小船可通过人力拖拉过堰,大船用牛拉过堰,对运河航运造成极大影响。宋代运河航运兴盛,水堰破除后,运河嘉兴段成为畅行无阻的航道,大大提升航运的效率。


其二,长安三闸的兴建和三闸两澳系统的形成。北宋长安三闸扩建成三门两节复式船闸后,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单节闸室的高度,减慢流速,便于船只安全过闸,另一方面减少开启船闸对水的消耗,有利于长安闸的正常运行。


其三,嘉兴建立漕运分司(在今建国路瓶山东)。


“不仅如此,北宋青龙港是宋代长江下游最大的外贸港口,经人工运河顾会浦、秀州塘在嘉兴接江南运河,南宋澉浦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又在六里堰形成海河联运,整个嘉兴成为宋代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运河航运的通畅提升了嘉兴的城市地位,促进了嘉兴与各地的交流,带动了城乡商业的繁荣与城镇发展。


崔泉森谈到了一本书叫《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其中记载,日本和尚成寻从嘉兴到汴梁,2000多里路,他通过运河交通总共用了40天时间,去除途中的停留,实际上才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已经算非常方便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苏东坡三过嘉禾;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真如寺僧清辩从嘉兴去汴梁,请求司马光给新建的讲堂写记;北宋元祐年间,招提寺住持本莹从嘉兴到汴梁,请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等为新建的静照堂题咏。”


文化在交流过程中融合。“赵宋南渡,宗室巨宦随之而至,沿漕渠而东,散处秀州各地。”崔泉森说,由于大运河在南北交流上的特殊作用,南宋初期大量北方人口迁居嘉兴,比如新丰镇是宋室南渡后河南洛阳、汴梁一带人迁徙地,故称新丰;朱敦儒从洛阳迁居嘉兴放鹤洲;项氏从汴梁迁居嘉兴,后代出现项忠、项元汴、项圣谟等人物。这些世家大族大多来自河洛、齐鲁地区,为嘉兴注入中原文化基因,对嘉兴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嘉兴科举在南宋和明清时期出现过两大高峰。“这与中原的世家大族到了嘉兴不无关系”,根据崔泉森的研究,南宋中进士的以中原世家大族子弟为主,明清时期科举人才中原世家大族后代也极为兴盛。如嘉兴岳氏和卜氏在明代都出现一门亲兄弟三进士的科举佳话,明代项氏直系五代进士是极为罕见的科举奇观。


除此,北方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与江南水网的肥沃土地相结合,嘉兴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北方的丝织技术与江南蚕桑生产相结合,嘉兴还出现濮院这样的丝绸生产中心。总之,南北方文化在宋代嘉兴得到充分涌流与发展。



宋代嘉兴成为“舟车财货丰阜”的两浙名城

● 瓶山,宋时此处为官办酒坊,相传酒瓶堆积成山而得名。

宋代嘉兴城风貌如何?崔泉森以两首诗为例,第一首诗是陆蒙老的《披云阁》诗:


城角危栏见海涯,

    春风帘幕暖飘花。

    云烟断处苍江阔,

    一簇楼台十万家。


    第二首诗是周邠和陆蒙老《披云阁》诗:


曲栏高枕子城涯,

    云雾披开眼界花。

    几处桥横流水巷,

    朱楼画阁几人家。


两首诗写的是嘉兴城风貌,尤其是后两句更是用笔颇豪,写出嘉兴城上官大街及其周边的氛围。在崔泉森看来,虽然不无夸张之处,但也说明上官大街的不凡。“从韭溪桥(今中山路与禾兴路交叉口)向东,再转弯向北至今天的建国路与勤俭路口的菩萨桥,这一段路就是宋代嘉兴最繁华的上官大街,又称‘集街’。这条街是贸易闹市,有‘人丰翕集,市井骈阗’之说。”


窥一斑而知全豹。宋代嘉兴之繁华,披云阁下上官大街只是其一。


随后,崔泉森围绕兴圣寺这座宋代嘉兴新建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寺院展开叙述——


嘉定元年(1208年),宋孝宗侄孙、秀州知州赵希道上奏宋宁宗,说:“臣所领郡治嘉兴县县丞之厅正寝东室,实维孝宗皇帝庆毓之地。”又说宋太祖出生于开封,后来在他出生之地建了应天寺;宋太宗出生于洛阳,后来在他出生之地建了启圣寺;宋英宗由齐州防御入继大统,后来就把齐州升格为节镇;所以也应该把嘉兴县丞厅改为佛寺,同时把嘉兴府升格为嘉兴军。


同年十月十二日,宋宁宗下诏嘉兴府升为嘉兴军,嘉兴县丞厅宇更为兴圣禅院。


嘉定二年(1209年)十月,兴圣寺建成。前后大殿高伉宏壮,两侧庑廊深广靓丽,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与藏经阁,楼阁中间都立神像,御前殿后排列诸佛菩萨。僧房中的大屋是方丈监寺居住,斋寮庖厨仓库等凡是寺院规制中必须有的建筑无一不备。整个寺院有殿堂楼阁等各式建筑大小两百余间。兴圣寺上世纪中期已废。


此外,嘉兴城还有烟雨楼、月波楼、熙春楼、葵向阁、千佛阁、落帆亭、花月亭、赏心亭、清风亭、金风亭、嘉禾亭、朝宗亭、金陀园、会景园、放鹤洲、楞严寺、金明寺、漏泽寺、东塔寺、壕股塔、真如塔……观者置身其中,可感气象万千,难免应接不暇。崔泉森提到,宋代嘉兴子城先是秀州州衙,南宋中后期为军府衙门,级别的提高使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亭台楼阁、洲渚廊桥、园林寺庙更是不计其数。


由此,崔泉森断言,“宋代是嘉兴城市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嘉兴成为‘舟车财货丰阜’的两浙名城,城市格局也在宋代形成并基本稳定,《至元嘉禾志》中的70个坊巷实际上是宋代嘉兴城市的面貌。”



● 《嘉兴日报·江南周末》2022年1月14日报道

-THE END-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