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山的朝圣之旅 | 草白
2022-01-03 08:24

《时间中的铁如意》 吴文君 著


  2021年12月13日,文君与我相约观陆乐作品展,登西山。想起上一次去西山还是2011年冬。一晃,十年时间须臾而过。至今还记得冬日黄昏里的山林,山道两旁落叶发出轻微声响,沿途山林岑寂,景物由明亮渐渐转为微茫、混沌,散发出某种悠远古意。


  这次来西山,登上山顶紫薇阁,也不过是午后,离黄昏还很远,离真正的深山莽林似乎也很远。当然,西山还是西山,但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可能太久未来的缘故;毕竟,两座“西山”之间横亘着诸多时间的峰峦。站在西山的山腰上,文君指给我看另一座山,那是东山,“下次来,我们去东山吧。”


  我没去过东山。虽然西山的海拔不过四十多米,东山也不过八十多米,却是海宁城里弥足珍贵的两座山脉。高楼铁塔之外,广袤平原之中,还有它们不离不弃的守护,实属上天恩赐。


  吴文君散文集《时间中的铁如意》就写到了这两座山,还写到与海盐交界处的高阳山。西山是她的日常,东山是溢出日常的部分,那高阳山便成了旅途中的山脉了,多少年也难得一去——显然,它属于“近处的旅行”,但所有山脉都无关亲疏远近,它是另一种意义的存在。


  《高阳一梦》详细记载了跌宕起伏的“寻山”及“登山”过程。攀登者下山后做了一个与过往有关的梦。而在白日的山林里,她也体验到梦境般的恍惚感,好似看到过去某个自己正站立于此, “静如傍晚,眼前只有越远越幽深的树木,只有枯叶荒草,就像置身于古老的世界”,“而过去其实跟未来一样深不可测”……某种意义上,登一座山对吴文君而言,既不是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消磨时间的行为,甚至也不完全是聚会、闲坐、苦思冥想的方式,它比这两者都要严肃和重要得多。吴文君有一部短篇小说集题为《去圣伯多禄的路上》,我觉得她笔下的东山和西山,甚至偶或一去的高阳山脉,就是她的“圣伯多禄”,是她一次次走近、观察,却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和抵达的地方。


  吴文君在散文集扉页里引用《活山》的作者娜恩·谢泼德的话,“我们通过仔细观察近在眼前的事物来获得新知”。在日复一日的攀爬中,山早已将一种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她,对她施以积极的影响。


  我居住的城市没有山。窗外只有一株芭蕉树、几棵无患子树,一些矮小、笨拙,被修剪成几何造型的灌木。再远一些,是街市和高楼。高楼之外还是高矮不一的楼。楼房取代山,海市蜃楼般,让人感到说不出的虚幻感。近年来,对山的感情好似乡愁,一旦被唤醒,一发而不可收。坐车回老家,或者去别地远游,车窗外每有山岭出现,总是迷迷瞪瞪,百看不厌。就像当年从台北坐车到台南,一路蜿蜒的海岸线,睁眼闭眼都是澄澈无际的蓝,身心好像被此海水完全吞没。


  没山可亲近的日子,人们只能看山水画,听班得瑞的《寂静山林》,读《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石钟山记》,读《沙乡年鉴》、《醒来的森林》,读《田园之秋》、《大地上的事情》。看这些书名,就好似翻越山的台阶,捡拾满山落叶,再深入进去,便是“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海宁城里的这两座山,尤其是西山——让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诗人史蒂文斯笔下那个田纳西的“坛子”。


  “我把一个坛子置于田纳西,

  它是圆的,在一座山上。

  它使得零乱的荒野

  环绕那山。

  荒野向它涌起,

  又摊伏于四周,不再荒野。

  坛子在地面上是圆的

  高大,如空气中一个门户。

  它统治每一处。

  坛子灰而赤裸。

  它不曾释放飞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西山或东山就是上天给这片土地放置的一个圆形坛子,周遭所有人事景物都因它而来,围拢在它身边。而它的存在,也给一切混沌的事物以命名和秩序感。我认为,这本书里最重要的风景就是这两座山。其余的,不过山的辉光漫溢而出,斜射到而已。


  历史上,海宁这片土地人文荟萃,孕育了许多坚毅、卓绝的人物,仅书中记载的就有张宗祥、徐志摩、蒋百里、史东山、印顺导师、周宗彝等人。在安静、缓慢,甚至稍些漫不经心的叙述中,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些有价值、不被时间遗忘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让一切呈现。


  读《时间中的铁如意》,我常常有一种恍惚感,感到那个文字背后的世界层叠不尽,如错综的迷宫,如幽邃的洞穴。一切人事景物本置于流水的舞台之上,逝者已逝,但当它们忽然于笔端艰难、缓慢地呈现,好似得了山体坚固之本性,好似重建了一个新世界。而这个世界只能由语言召唤而出。


  “即使是生身之地,或是生活多年的地方,也很难说我们是否真的已经有所了解”,这大概便是吴文君写作此书的缘起吧。人既行走在大地之上,也是在陌生和未知中披荆斩棘。而一方人文风物的意义,也总落在地域和认知之外。


  山的朝圣之旅,其实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它不过是日常人生的一部分,登山者,既非出世者,也非入世者。山也不是最终目的。人们通过它,可去往一个明亮、温暖、长住的世界。


  这一本与山有关的小书,可无穷尽写下去,所有点滴感悟、行走梦境、世事变迁都是它的内容,也是它终要渡过的成、住、坏、空。文字的肌理有如山脉本身,其纵深处镌刻着时间的遗迹与隐蔽的风暴。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