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致亲爱的嘉兴 | 大秀
2022-01-03 08:24

大秀创作的绘本《绿色的塞罕坝》《中国天眼》 作者供图

  小心翼翼地翻过2021年日历的最后一页,蓦然发现,我在嘉兴生活已十六个年头了。


  我在几次专访和作品后记中说过:“嘉兴是我的第二故乡,嘉兴生活给予了我丰沛的文学创作养分,嘉兴这块人文沃土给我的文学梦想插上了飞向远处的翅膀。”


  我爱嘉兴这座城市,爱她的博大胸襟和深厚人文气息。此生,最幸运的是与嘉兴相遇。一旦相遇,便不曾离开。


  坐在茶桌前,静下来呷一口清茶,回顾热闹喜庆的2021年,充实而又美好。嘉兴这座红船旁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这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嘉兴是红船起航地,作为生活在红船旁的一名党员、一名文艺工作者,讲好“红船故事”和“嘉兴故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我在2021年创作了一系列建党主题作品,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一年,我1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红船谣》出版,并将被翻译成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在国外出版发行,真正做到了把“红船故事”和“嘉兴故事”讲给世界听;这一年,我创作的绘本《绿色的塞罕坝》和《中国天眼》入选中国好书4月榜,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入选新闻出版署全国农家书屋书目,并荣获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这一年,我的短篇作品《祖父的军壶》发表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并获得优秀奖;这一年,我的长篇小说《皮影班》继2019年获得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后,又荣获三年一届的“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和“第十二届嘉兴市文学艺术南湖奖”。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我总觉得,一座城市的文脉深刻影响着一位作者的胸怀、思想情感、创作风格和生活态度。


  我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嘉兴这座城市和嘉兴的乡村。我喜欢乡村的生活,打心底觉得乡村的生活才是“过日子”,乡村的生活才有质感,乡村的生活才能让笔下的作品厚重有劲道。刚来嘉兴的那几年,我生活在一个城郊的小镇上。那时候,从事摄影工作的我特别喜欢背着照相机去乡间农家游逛,用照相机拍一些古朴、原汁原味的东西和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


  从初中到大学我默默坚持写了十多年的文字。毕业后,我来嘉兴创业的六七年间用相机替代了笔,开始用图片这种方式去表达。虽然我暂时放下了用笔写文字,但我一直用心在写作,用心生活。生活是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生活,文学就无从谈起。


  2015年夏天,我发现照相机有太多局限,无法表达我对一座城市和故乡的情感,于是,我又重新拾起了纸和笔,重新与文学相遇。我很多作品都是在写嘉兴,写精神的故乡。比如长篇小说《麻花辫》里写到的那个叫“塘坞”的江南小镇其实就有沈荡古镇的影子,“塘坞”的风土人情也都是嘉兴的风土人情。我想,如果没有十多年的嘉兴生活积淀,绝对写不出这部生活质感强烈、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作品。


  创作始于两年前的《红船谣》写的是嘉兴的故事,南湖的故事,红船的故事,南湖旁那个曾真实存在过的小村“许家村”的故事。城市快速路,高铁新城,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日新月异的嘉兴变化都被我艺术化地写进了《红船谣》里。2021年1月,当这部作品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心里涌动已久的情感一泻而出的快感至今难忘。


  我深深记得,2021年9月我去内蒙古给几所学校的孩子们讲党史,孩子们说看了《红船谣》这本书之后,很期待来嘉兴看一看南湖,看一看红船,看一看南湖革命纪念馆。听孩子们如此说,我心里顿时涌来一股春天般的暖流和难以言说的幸福感、使命感。


  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所在。


  即将迎来2022年,我给自己定下了更加高远的奋斗目标。我将继续扬帆远航,守正创新,用心用情讲好嘉兴故事,讲好红船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曾获“曹文轩儿童文学奖”)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