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人文  >  正文
行走在巴山蜀水间 | 缪李伟
2021-12-31 12:09

金沙江向家坝屏山库区高峡平湖风光  屏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岁末年终。川南小城屏山,冬雨绵绵不绝。从东海之滨到岷江之畔,不知不觉已逾半年。依然清晰地记得,今年6月1日,我们从美丽的西子湖畔出发,来到壮阔的巴山蜀水。当天下午在成都开完见面会后,我们随即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往宜宾屏山。晚上十点多,车子驶过岷江大桥,进入灯火阑珊的县城。从此,人生第一次入川的我,便与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结缘。


  2017年以来,海盐县结对帮扶屏山县,四年携手同行,对不少海盐人来说,屏山遥远但不陌生。地处四川南缘、宜宾西部的屏山,金沙江、岷江两条大江穿境而过,15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2万勤劳善良的屏山人民。屏山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2020年2月获批退出贫困县。屏山也是四川省第二大移民县,受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影响,整体搬迁1座县城和5个集镇,动态移民近6万人。“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山、金沙江,就是孕育滋养屏山人的一方水土。这里还有数千彝族同胞在小凉山余脉生息聚落,巴蜀文化、彝族文化、客家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距离如此遥远的两座城市,因国家战略而结缘,一路走来,风雨同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走在日新月异的屏山经开区,30余家从东部转移而来纺织企业星罗棋布,“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浙川大道”、“浙川同心桥”的标志标识随处可见,一座纺织新城正在岷江边崛起。走在镇村的崇山峻岭间,无论是茶叶加工厂、竹笋帮扶车间、集中搬迁聚居点、智慧教育课堂,还是漫山遍野修剪成“开心型”的茵红李树、引颈高歌的浙川白鹅,以及精心创作的《大山告诉大海》原创歌曲、“今日彝乡、感恩浙江”的墙绘,无不诉说着两地并肩战斗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兄弟情谊。


  巴山蜀水是美丽壮阔的。金沙江、岷江在这里汇流成长江,浩荡东流,宜宾“长江首城、中华酒都”的盛名远播海内外。这里群山连绵,海拔2008.7米的老君山冠绝川南。开车行驶在盘山公路,每一幕都是一幅风景画。这是“高峡出平湖”,百里金沙江库区,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这里不乏悠久的历史,有千年书楼马湖古城、诸葛丞相“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率军驻扎的龙华古镇、“世界第一立佛”八仙山立佛,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无限风光。这里出产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农产品,优质的茶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采购商,彝家的黑猪在山间自由生长,鲜嫩可口的龙华竹笋一年四季不断货,中都白魔芋远销海外。


  这里的人们顽强坚忍,“屏山不平”,境内山岭纵横,沟谷交错,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当你开车经过坡度陡到只能看到天的山路,站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看到那些聚居点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你会不禁感叹自然条件之艰苦、生存之艰难、建成这些聚居点之艰辛。这里的人们热情安逸。岷江边、马路旁、茶室中,一杯茶、一群人、一下午的龙门阵。夜幕降临,火锅、串串、烤鱼、豆花,各色美食轮番登场,县城“好吃一条街”上的每一家店铺似乎都是人头攒动。


  行走在巴山蜀水间,最难忘怀的是淳朴的人们。8月的一天,去清平彝族乡走访一户彝族家庭。女主人的女儿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后通过各方帮扶,送到浙江的医院治疗,成功治愈。她们的感激之情,令人难忘。还有那些孩子们,她们穿上东部爱心企业捐赠的新衣服,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扬起的笑容。青山巍峨耸立,大海潮起潮落,听大海告诉大山,愿绿水青山带笑颜。


  (作者系海盐籍援川干部)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