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专题 > 喜迎建党百年 统筹城乡发展看嘉兴 > 滚图  >  正文
农民绽笑颜 嘉禾喜丰收
2020-09-22 10:56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金秋九月,农民喜丰收,农村换新颜,嘉禾大地上,一片丰收景象。近年来,嘉兴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农民收入连续16年保持全省首位,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在嘉禾大地上,丰收,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弘扬革命“红”的基因;是致力于打造农业产业新高地,增添经济“蓝“的活力;是推进乡村善治,厚植文化“青”的底蕴;是城乡融合,提升生活“金”的品质;也是全域秀美,生态“绿”色展新颜的蓬勃生机。

  丰收,为江南水乡徐徐展开了一幅“五彩”画卷,红、蓝、青、金、绿,“五彩”颜色也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增光添彩,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贡献“三农”力量。



  党建引领,传承革命“红色”基因

  走进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的博儒桥村,庭院优美,公园精致,生态宜居,展现的是一幅当代美丽乡村的诗画田园美景。博儒桥村的美,更为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这些美景来自于已经富起来的村民们,他们用“众筹”的方式,来扮靓自己的美丽家乡,田园景观。

  陈家浜小组31户农户无偿出让自家的土地;五金桥港小组的村民金建清,主动出让老宅,供村里建设农家茶吧……“前两年,村里就‘众筹’了105万元资金,建起了9个精品园,几乎家家附近都有美丽的公园,出门有景。”该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掰着手指头,不无自豪地向笔者介绍起了村里自家美景的由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以村干部、党员带头,在村里掀起了一股人人参与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的好势头。”他说,这两年,博儒桥村探索形成了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为核心的群众参与模式,让每一名博儒桥人的拳拳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村民的高度参与和荣誉感,让博儒桥村成功摘得了“全国文明村”称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结出了美丽之花。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建,深化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嘉兴十条”,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统筹抓好乡村人才回归,涌现出一批管理好、服务好农村的“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充分激发了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谱写新时代基层党建新篇章。而在突出“强村”“富民”同频共振导向的同时,通过推广“飞地抱团”等模式,我市还有效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夯实发展基础。这两年,在浙江省平湖市,很多村庄都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往常,林埭镇共和村的党总支书记李垚为了要钱,经常要跑部门、求拨款,而现在,村里保底9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其中有近70万元来自“飞地抱团”项目,这让他减轻了不少压力。资源挪位,价值翻倍,“飞抵抱团”项目如今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四两拨千斤,让更多曾经的经济薄弱村,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产业发展,增添经济“蓝色”活力

  稻花香里说丰年,金秋九月,迎来“丰收”的自然还有种粮大户。这两天,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长溪桥家庭农场的上千亩稻田喜迎丰收,农场负责人张永林喜笑颜开。“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本地大米,现在我的心愿,就是振兴嘉禾大米,让我们嘉兴人吃上自家种的高品质大米。”张永林不无自豪地说。曾经做五金生意的张永林原本衣食无忧。年过40,却投身到了农村,成为一名种粮大户。虽然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很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看到今年稻米收成不错,品质又有了进一步提升,张永林心里喜滋滋的。


  拎稳“米袋子”“菜篮子”,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是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系统的又一重要工作举措。通过发展壮大本土“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良种、良技、良法更新,保障粮食安全,我市正在全面推进水果、蔬菜、食用菌等七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做强,推进品牌强农,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响“嘉田四季”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省、市级名牌,推动“嘉米”振兴。


  与此同时,在深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信息等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全市也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构建起农业产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产品销售网络。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园里,农创客伊围和张源两人一起,打造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花园。他们通过网络销售花卉,吸引了粉丝数十万人,用流量经济装点农村新业态。如今,随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新农人、农创客的新型农业,提升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而如桐乡乌镇数字5G农场、平湖农开区的绿迹农业等一大批无土化栽培,5G数字应用的全新农业产业园也正在兴起。通过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平台,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近年来我市引进了大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项目,打造起多个产业集聚高地。而各地农民创业创新“孵化园”的建设,也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发展平台,并为农业全面接轨上海,加大产业、创新、人才重点合作平台对接力度,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夯实了基础。


  乡村善治,厚植文化“青色”底蕴

  9月20日上午,以“浙沪情·瓜乡韵”为主题的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三角农民庆祝活动在平湖市独山港镇赵家桥村开幕。开幕式上,老乡说小康、西瓜传统精品文化展示、线上线下扶贫义拍等一系列活动,既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了喜人的传统产业丰收景象,更通过一台节庆演出,传递、弘扬了“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笔者了解到,自2018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来,我市依托秀洲农民画、南湖菱文化、平湖西瓜、桐乡杭白菊等各类本土传统知名农产品、文化品牌,打响了丰收节庆活动的金字招牌。


  嘉禾大地,历来是鱼米之乡。长三角冲积平原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大运河灌溉的江南水乡富庶之地,传承了悠悠上千年的水乡人文情情怀。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更素有“浙北粮仓”的美誉,进入新时代,“丰收”有了新的特征和内涵,不再只是“产量高”“收成好”的代名词。三年来,全市各地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节庆活动,大力彰显了新时代田园牧歌的美好意境和历史底蕴。


  如今,擦亮了“青色”文化底蕴的江南农村,乡村善治、乡风文明绘就了一幅世界级诗画江南典范的美好蓝图。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向村居延伸;推广积分制管理,加强积分结果运用,为乡村善治运行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自扫门前雪;推行小微权力清单,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深化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基层延伸,则加强了信息化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江南水乡,乡村善治,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的田间“样板路”。


  城乡融合,提升生活“金色”品质

  25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户、经营主体,受益于“五权”抵押贷款,授信额度总计达2300余万元……这是平湖全省首创农业经营主体“五权”抵押贷款后,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大户、主体带来的一大福音。据悉,“五权”抵押贷款,确保乡村振兴“有米下锅”,活水不断的同时,也真正让经营大户享受到了与从事工业生产相似的信贷资格,成了农业生产“钱从哪里来”这道难题的一剂良方。


  以发展工业的思维来发展农业,用发展城市的路子来发展农村,这是平湖市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底层逻辑思维。而今,这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嘉兴各地随处可见,更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资格上。嘉兴市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优化收入结构,这两年,我市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和“六型双千”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提高农民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育了一大批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技能手、农业“生力军”。而在乡村旅游领域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也实现了乡村经济多元化。随着农村变化的日新月异,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我市的广大农村,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可享受到集体经济的股份分红;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完善,推进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村住房、知识产权等的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载体,多元化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同时,近年来,我市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民增收攻坚。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创新和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主体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机制,扩大低收入农户就业渠道。建立低收入农户入股村级物业项目获得稳定分红收益机制。强化结对帮扶,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和分类分层精准救助,确保不漏一人。


  全域秀美,构筑生态“绿”健康底色

  金九银十,历来是旅游旺季。时值9月,位于桐乡市屠甸镇汇丰村的康馨文化园游人如织。“每逢周末,景区门口总有几辆沪牌打头的大巴车停着。”在景区门口经营一家农家乐的村民李阿姨笑着说,如今自家经营农家乐,一年收入近百万,头一次尝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丰收硕果。

  据了解,康馨文化园是一个以康乃馨,玫瑰花为主题的农村景区。这两年,在该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该村建成了以康馨文化园、农家乐特色区、于谦墓文化产业区、新村点为核心代表的汇丰旅游产业带,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人次。


  但何曾想到,短短几年前,汇丰村还是一个以纯农业为主的经济薄弱村。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以村干部、党员带头,大力推动乡村农旅文融合发展,希望探索出一条用美丽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子。”村党总支书记陆炳康告诉笔者,如今,村里已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员工中,党员占比达70%,他们奋斗在乡村旅游探索的第一线,为村民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美丽乡村,全域秀美。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示范县、示范镇、特色精品村以及一批“农业公园”,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拟建设一批“三农基础牢固、五大文明协调、党建引领作用明显”的高标准美丽乡村精品线。

  乡村全域秀美,很快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内生动能。9月19日傍晚,在桐乡市乌镇镇横港国际艺术村,嘉兴首届美丽乡村音乐节开幕,吸引了线上线下近10万人“围观”。通过节庆活动引流,更多的人看到了美丽乡村精品线上民宿、手工工坊、乡村小吃等新业态,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消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鼓励美丽乡村引入市场主体的同时,我市在广大美丽乡村建立起了市场化运营机制,试点发展美丽乡村夜经济,打造旅游品牌,加速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全域秀美的同时,更要常态化。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按照“清、整、治、改、健、提”六字要求,实施乡村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攻坚战,擦亮江南水乡生态底色。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加强资源化处置站点运维管理,推进垃圾分类数字化建设。集中开展田园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推进“肥药两制”县域全覆盖,全面落实规模主体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整合提升农资监管平台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构建“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管理系统,持续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推广稻鱼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推进美丽田园建设,打造绿化彩化、四季如画的美丽田园风光。


来源: 文字记者:张应隆 通讯员:张建宗 戴文华 何金妹 钱伟 编辑:张应隆 责编:应丽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