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专题 > 聚焦2023嘉兴两会 > 民生实事  >  正文
【2022民生实事回头看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2023-02-02 08:06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与家家户户的“菜篮子”息息相关。如果你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摊位乱糟糟,那你可能很久没逛嘉兴的农贸市场了。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是2022年嘉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49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城区18家,乡村31家;按五星级标准改造提升8家,按“五化”标准改造提升20家,按三星级标准改造提升21家。去年10月底,49家农贸市场全部改造完成。


  改造完成后,经营户总数2250家,同比增长5.88%;总经营面积14.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月客流量285.39万人次,同比增长7.43%;入驻品牌总数123个,同比增长61.84%;月交易额2.49亿元,同比增长14.96%。


漫画 张利昌


【2022民生实事项目·现场】


五星级标准

让“烟火气”也有“精致感”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的长新农贸市场。此时外面还是凉飕飕的,市场内却感觉不到什么寒意,灯光温暖明亮,地面清洁干爽,烟火气逐渐升腾。肉类、蔬菜、海鲜、干货等货品丰富,分区有序。



  “我们就住在隔壁望湖公馆,搬过来五六年了,一直在这个市场买菜。”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改造前后变化真的很大!以前边上的这些杂货店,因为店面比较小,东西堆放得比较乱;现在一进来就感觉到店铺亮堂、整洁,看起来井然有序。地面变化也特别大,像卖水产这边,以前地上总是湿漉漉的;现在就算外面下雨,地面都很干爽。”


  长新农贸市场始建于2014年,位于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姚家荡路与翠柳路交叉口,主要满足长新、姚家荡、金穗、银河、百妙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服务居民在3万人左右。由于运营多年,市场环境设施、菜品供应、服务能力等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22年,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按照五星级标准对长新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改造完成后,不少经营户冲着市场优越的环境和周边居民较强的消费力而来。水产摊位海满汇的老板告诉记者,过年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年三十那天,三斤半到4斤的帝王蟹卖了30多只。”禽蛋摊位摊主钟艳原本在另外一个市场做生意,后来搬到了长新农贸市场。“我们专门考察过,这里周边居民多,消费能力也不低,市场改造好以后,生意肯定会好。”她告诉记者,目前销售额基本达到预期。



  今年已经是蔬菜摊摊主李萍在长新农贸市场经营的第5个年头,“市场改造完成后,人流量明显提升。以前只有周边小区的商户、居民来这边买,现在离得稍远一点的顾客也会过来。”她算了算账,市场改造完成后,摊位费大约下降了40%,摊位的销售额则上升了50%。



“小修小补”

便民服务更显市场“温度”


  除了现代化、智能化,改造后的长新农贸市场特色也不少。


  改造过程中,市场引入了马家浜文化和江南稻作文化的元素。同时,在市场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共富专区”,销售嘉兴对口扶贫的黑水、屏山、若尔盖和白城等地的特色农产品。



  市场二楼被打造成了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便民设施、经营户之家、共享厨房、党建会议室、亲子活动中心等,开展便民理发、家用小五金售卖、服装修补、开锁、配钥匙、修鞋等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此外,二楼还有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市场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举办活动,提升市场的人气。



  停车问题一直是农贸市场的“老大难”,改造后的长新农贸市场设置了130个停车位,除了地面停车位,地下也有充裕的停车空间。在市场外部,原本的修车店、门窗店等店铺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兴荣面馆、雨露空间、养馋记、味德丰等知名品牌连锁店。


  改造后的长新农贸市场,在“烟火气”的背后,也不乏浪漫色彩。市民买好菜随手买束花带回家,这是独属于菜市场的浪漫。叶天艳原本在余新开店卖鲜花,在菜市场卖花她心里也有点没底。不过摊位开起来后,她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买花的人络绎不绝,自己的鲜花摊位已成了这里的“网红摊位”。



  知香味预制菜面向的是喜欢方便快捷的消费者,这种将各种食品原料备齐,仅需加热就能享用的半成品美食,非常受年轻人欢迎。老板程笑萍说:“过年期间我们每天的销售额能达到3000元左右,平常也有一两千元。等到天气热起来,生意应该会更好。”



【2022民生实事项目·对话】


探索农贸市场改造“嘉兴模式”


  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气度,连通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和文明典范的“新窗口”。嘉兴在农贸市场改造中如何兼具“烟火气”与“精致感”?又探索出了哪些可供复制和借鉴的农贸市场改造“嘉兴模式”?近日,晚报就此对话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陈源。


  问:今年是2012年以来市政府第七次把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相比以往,我市农贸市场在建设成效上呈现出怎样的明显特点?


  李陈源:本轮农贸市场改造呈现覆盖率更高、受众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功能性更全四大特点。


  2022年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的49家农贸市场,覆盖了全市市场总量的近1/3;覆盖了“三星”“五星”“五化”三种改造类型及标准;覆盖了除港区之外的其他各个县(市、区);覆盖了城市、乡村各个区域;覆盖了国有、集体、民营三类性质的市场。改造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类型之多,前所未有。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广征意见、问计于民,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参谋到市场改造中,也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的融合度、活跃度、体验度、满意度打下了基础。


  针对当前农贸市场主渠道作用减弱、发展陷入瓶颈、生存不容乐观等现状,我们选择部分城乡农贸市场,试点改造新型市场模式,在推动硬件改造的同时,更加重视软件提升,分类分层,示范引领。


  其中,新塍菜场从党建“红立方”一站式服务平台、特色塍味直播间、特色美食和古镇鲜肉一条街等方面切入,试点打造具有新塍古镇味道的乡村农贸市场;海盐庆丰好邻居农贸市场立足周边消费需求,试点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全”的高品质城市农贸市场;嘉善姚庄幸福里农贸市场邀请上海专业设计团队融入嘉善本地特色,立足打造包含小吃、文创、生鲜蔬菜、海鲜、肉类等综合业态的智慧新型乡村农贸市场。


  通过本轮改造形成了个性特色,嘉兴农贸市场得到了有关上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考核验收组、市民百姓的良好评价,推动了民生实事提效提质。


  问:嘉兴在农贸市场改造的过程中,有哪些创新做法?在制度化管理方面有哪些探索?


  李陈源:鉴于农贸市场创建标准的多样性、交叉性、复杂性,我们总结近年来的改造工作经验,以“五化”“星级”“放心”省级标准为基准,融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测评细则、市场长效管理规则,以及“除险保安”“限塑”等要求,以“地干净、无污水、摊整齐、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服务好、疫情控”等为目标进行改造。


  紧扣“烟火气、智慧感、邻里情、江南韵、党建红、公益心、创客家”的要求,我市初步形成了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标准草案,并试行试点,争取今年上升为地方标准。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独具嘉兴辨识度的城乡农贸市场品牌。


【2022民生实事项目·声音】


农贸市场更加便民了


  黄春燕(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农贸市场改造后,市场的数字化和便民性让我印象深刻,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也大幅提升。我注意到,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增加了很多便民设施,这样的创新大大方便了老百姓,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让他们即使不买菜也愿意进去逛逛。随着嘉兴农贸市场改造的多批次推进,改造模式也在既有基础上不断精进。建议在接下来的改造中,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推出针对性、差异化的改造方案,例如年轻消费者较多的农贸市场,可以推出更多半成品、预制菜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刘毓秀(南湖区文星社区长中苑居民):我原来不怎么逛菜场,而是去超市多一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觉得停车太麻烦了。现在市区的菜场改造完成后,我发现停车问题考虑得很周到,车位数量都很充裕。另外让我觉得很方便的就是便民服务,想要配个钥匙、改条裤子,在菜场都能“一条龙”办好,大大方便了我们老百姓。


来源: 文字记者:谭罗敏 通讯员:嘉合 实习生:姚涵悦 摄影:谭罗敏 编辑:毛晓宇 责编:徐丽萍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