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专题 > 聚焦2023嘉兴两会 > 报告解读  >  正文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晚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你解读
2023-03-01 09:27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对于政府工作报告,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能够从中收获哪些民生“红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理念,想问题、作决策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花更大精力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嘉兴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如何把政府的民生情怀落到实处,相关工作今年具体如何开展?针对群众关心的“民生热词”,晚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热词:乡村振兴

  【报告声音】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

  【解读嘉宾】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潘侃

  问:今年市政府发起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的号召,接下来嘉兴将如何发力实现这一目标?

  潘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体现了对“三农”工作一贯的重视。报告中讲到的“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全域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强村富民”,全面部署了2023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下一步,我们要聚焦聚力粮食安全、农业“双强”行动、和美乡村建设、强村富民等方面,为加快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持续发力。一是要突出“粮食安”,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全力打造“浙北粮仓”,不断充实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让嘉兴人的“饭碗”端得更好、更健康。二是要突出“产业兴”,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做大做强农业高能级平台,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金翅膀”。三是突出“乡村美”,持续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美丽乡村组团化、片区化发展,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支持帮助广大农民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四是突出“农民富”,持续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擦亮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民增收“金名片”,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农民共富十法”,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帮促行动,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保持全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全省最低。

  热词:绿色低碳

  【报告声音】着力加强生态建设,擦亮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

  【解读嘉宾】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施晓松

  问:擦亮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嘉兴将如何实施?

  施晓松: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是省委、省政府要求嘉兴打造的“七张名片”之一,融合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融合了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也融合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部门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启动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狠抓“1726”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擦亮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群众对生态环境更加可感可及。具体来说:

  一是以减污降碳为方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工业性减污降碳创新城市,探索破解碳排放要素制约路径,深入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

  二是以扩绿增长为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聚力率先构建自然生态保护新格局,全力推动国家水生态修复试点和国家全域“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制度改革提质扩面,打通跨县(市、区)排污权交易通道,加快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严宽相济服务大局。高标准完成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建立健全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推进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试点,加快构建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

  热词:困难群众“共富十助”

  【报告声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困难群众“共富十助”行动,完善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用心用力兜牢民生底线。

  【解读嘉宾】嘉兴市民政局局长 徐剑东

  问:困难群众“共富十助”行动是如何助推共同富裕的?

  徐剑东:困难群众是共同富裕“提低”的重要群体,是最需要党委政府关心关爱的重点对象。嘉兴市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先行优势,启动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专项行动,从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入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困难群众的所忧所急所盼,推动困难群众分步实现共同富裕。

  结合嘉兴实际,行动提出了数字助力、兜底助困、圆梦助学、安心助房、多元助医、爱心助行、精准助收、幸福助养、救危助急、温暖助心等10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共包括32条具体救助帮扶举措,其中有6项突破性举措、18项政策升级内容,全面提升了我市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水平。

  出台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专项行动方案,是我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第一批重大改革项目的重要内容,将有效助力困难群众分步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预计到2025年,嘉兴将率先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更加精准高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5000元,低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以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学生资助应助尽助,住房保障“不漏一户”,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自然灾害救助水平明显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热词:“优学在嘉”

  【报告声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教育提质增效,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大学校建设和优质师资引育力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打响“优学在嘉”品牌。

  【解读嘉宾】嘉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武曜云

  问: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们将如何持续擦亮“优学在嘉”金名片?

  武曜云:全市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推进“四个年”建设,全面打造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嘉兴范例”,奋力擦亮“优学在嘉”金名片。

  一是推进“党建深化年”建设。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大中小学党建、思政工作一体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打造嘉兴教育“党建+”品牌。

  二是推进“质量提升年”建设。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惠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水平多样发展,加快构建“四通一融”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在嘉高校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完成成人初高中以上学历提升不低于3.4万人。

  三是推进“民生优享年”建设。高质量完成省市民生实事,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1万个左右。开展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筛查义务教育段学生24万人左右。

  四是推进“改革攻坚年”建设。构建小学与初中相衔接的一体化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E家”迭代升级,加强全民数字学习空间建设,全面实施儿童青少年积极教育行动,建设积极教育示范校15所。

  热词:“医学高峰”

  【报告声音】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加快建设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积极争取浙大二院长三角国际医院建设,建成投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深化“名医到嘉”工程,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让更多优质医疗服务惠及群众。

  【解读嘉宾】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王伟荣

  问:关于“医学高峰”,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接下去有什么计划?

  王伟荣:近年来,嘉兴大力实施“医学高峰”计划,以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要平台为抓手,不断提高医疗诊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在去年公布的“国考”中,嘉兴市级两家三甲综合医院均为A+等级,嘉兴市第一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列76位),达到历史最好成绩。

  过去一年,嘉兴深入实施“名医到嘉”工程,柔性引进112位一流名医。国家级、省级专家对全市101个学科进行“一对一”辅导,重点学科(专科)实现质的飞跃。目前,全市已有省市共建学科5个、省级区域专病中心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医学高峰”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健康嘉兴。

  一是强化区域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推进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嘉兴市第二医院整体迁建)、嘉兴市第一医院二期、嘉兴市中医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浙大二院长三角国际医院建设,支持康复、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医院建设。计划至“十四五”末,全市增加床位12000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4.5个。

  二是强化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力争到2025年新增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专科)5个以上,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专科达到10个以上。

  三是强化“名医到嘉”工程实施。今年将柔性引进120位以上知名医疗专家,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病种的诊治水平。另外,还要强化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强化医学科研创新。积极推进“高精尖”新技术、新项目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应用,今年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达到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15项。

  热词:城市精细化管理

  【报告声音】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用创意点亮城市空间,让城市每天都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解读嘉宾】嘉兴市城管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肖建国

  问:2022年,嘉兴市民对城市管理满意度为98.1%,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请问我市在城市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年有什么工作计划?

  肖建国:去年,嘉兴紧扣“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目标定位,市城管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属地政府、市级部门、国资公司高效协同,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主要是:回应民生关切,新增停车场170余处、停车位2.9万余个,市民停车难有所缓解;整治提升农贸市场,49个“菜篮子”周边环境极大改善;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清理卫生死角7800余处、垃圾1100余吨。紧盯焦点热点,开展“道路平坦”行动,整治“桥头跳车”58处,更新井盖4692处,修复道路5642处;提标提质环卫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95%以上。坚持示范引领,完成10条省级“街容示范街”建设,累计创建57条,列全省第二;实施中心城区“四个一”示范创建,47处点位全部达标、精美呈现。发动公众参与,开设“啄木鸟——请您来找茬”平台,受理并处置群众举报的卫生死角、设施破损等问题2.7万余件。

  2023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机制重塑、共建共享”工作原则,以建设“七型城市”为工作主线,以“谋、治、创、固”四大举措,全市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贡献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的力量。

  热词:就业服务体系

  【报告声音】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

  【解读嘉宾】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梓伟

  问: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我们如何来做?

  金梓伟:2023年,市人力社保局将全面狠抓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省民生实事工程为抓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努力实现我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进一步完善“乐业在嘉”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

  构建“大就业”协同体系。坚持“大就业”工作格局,实现以就业助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保障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服务就业招聘,安排“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专班服务落实稳岗招工返岗等政策落地。

  完善“15分钟”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健全公益性、兜底性就业公共服务,强化“乐业富民”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动就业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开展第二批全市共同富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细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建“乡村合作创业数字化管理应用”。

  提升“重点群体”帮扶体系。突出“精准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延伸“11311”全面帮扶模式。持续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能力提升行动,统筹推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优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规范“灵活就业”市场体系。启动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出台我市零工市场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功能完善、运行规范、服务齐全的灵活就业对接平台,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招聘及多类型困难群体灵活就业需求。在年底前建设20个零工市场,实现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市域全覆盖。

  热词:优质公共文化供给

  【报告声音】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供给。

  【解读嘉宾】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周静

  问:公共文化普惠于民,嘉兴是如何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供给的?

  周静: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直以来,嘉兴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连续9年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中摘得桂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两个文化”铸就嘉兴文化底色。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资源,守好红色根脉,推动禾城文化复兴,实施文化溯源工程,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动“海塘·潮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城市历史文化中轴线的打造,不断塑造嘉兴“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之源”的城市文化标识。

  以“精神共富”引领嘉兴文化发展。2022年,嘉兴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精神共富指标体系,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大力实施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为更好地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给出了“嘉兴方案”。

  以“体制创新”激发嘉兴文化活力。体制创新,空间的有效利用是基础,人的作用发挥是关键,最终实现文化贴近群众、融入生活、触手可及、随处可享。目前,文化专管员、文化下派员“两员”机制向“三员”拓展,899个“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全域,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总分馆”体系惠及城乡,“禾城艺”“健心客厅”等公共文化空间不断融合,“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年度上线文化活动5050场次,总点击量超1710.92万次,嘉兴公共文化供给的人员支撑、空间效能和体系优势正在不断激发。

  热词:城乡一体“10分钟健身圈”

  【报告声音】积极推进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深化社区运动家建设,打造城乡一体“10分钟健身圈”,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运动、健康生活,建设全生命周期友好型城市。

  【解读嘉宾】嘉兴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蕾

  问:目前,社区运动家建设已取得怎样的进展?接下来,体育局将如何打造城乡一体“10分钟健身圈”?

  王蕾:近年来,嘉兴市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社区运动家”数字化改革标志性应用成果,市、县、镇、村四级贯通,重构“131N”体育共富示范新格局,即以1部《嘉兴市全民健身服务保障条例》地方法规为引领,3个版本“社区运动家”为演进示范,1个《社区运动之家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为支撑,建成372个智慧体育社区(村),覆盖率达37%。全民健身项目已连续3年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

  今年,我们将提升100个“社区运动家”,聚合设施、组织、赛事、活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在优化“新基建”的同时,强化“软基建”,创新实践基层体育委员“1+N”联动机制“嘉兴样板”,由镇街、村社体育分管负责人兼任体育委员,聚合N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骨干力量,更好地在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开展健身指导,有效融入城乡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达可得、群众有感。以“全民健身 共享亚运”为主题,以社区运动会、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为纽带,推动全市村社级健身赛事、培训、活动达2000场。积极倡导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为打造全生命周期友好城市增添健康底色。

来源: 记者:黄烨 唐潇伦 苗楠钰 王国伟 施兰 吴晓宇 见习记者 朱梦秋 秦易 通讯员 通讯员 宋正卿 黄妙妙 崔来保 左飞龙 谢震宇 王家慧 虞仙乐 李卓 朱晓妍 编辑:陶玲芳 责编:羊丰伟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