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专题 > 聚焦2022嘉兴两会 > 报告解读  >  正文
【两会特别报道】晚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你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二)
2022-04-27 07:37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城市层面的宏大部署、发展蓝图,总是对应着一家一户的小幸福。


  在过去的5年里,嘉兴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用情用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浸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释放出了更多的民生红利。


  政府的民生情怀如何落到实处?接下来的工作将如何具体开展?针对一些市民关心的民生热词,晚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热词:城市精细化管理


  【报告声音】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出台精细化管理标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大脑,倡导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当好城市管家。


  【解读嘉宾】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梁波凯


  问: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今后将如何发力?


  梁波凯:近年来,嘉兴坚决贯彻落实“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工作要求,持续巩固拓展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成效,着力构建全覆盖、全链条、全天候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整体水平,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更文明、更安全、更智慧、更有温度。


  下一步,嘉兴将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战略要求,按照“试点先行、倍速辐射、全域覆盖”的思路,全面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攻坚,具体来说,可以用“914610”来概括,这也是今年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密码”。


  “9”即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努力实现“车入其位、车让行人,路见本色、物显真容,绿草如茵、四季花香,设施完善、功能齐备,门店三包、流摊归市,业态精致、活力迸发,管理无感、全域智管,建管并举、疏堵结合,多方参与、全民共治”九大成效。“1”即创建完成“一环内”全域精细化管理示范区,确保2022年年底前率先立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示范标杆。“46”即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示范单元”,在2022年年底前创建完成14个“席地可坐”城市客厅精品点、22条精细化管理样板路(绿道)、10个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10”即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交通秩序提升”等“十大”专项攻坚行动,花大力气去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锚固环境基底,扮靓城市容颜。


热词:生态环境质量


  【报告声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从“补短板”到“创示范”的跨越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解读嘉宾】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建强


  问:这几年,嘉兴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具体取得了哪些成绩?接下来会着重做些什么?


  曹建强:近年来,嘉兴市坚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自2019年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的三年,是嘉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三年。


  嘉兴市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三个获此殊荣的地市之一;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地表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占比达到94%,创1984年有水质监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设区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首次突破90%,大气质量连续两年实现全指标达标,还连续两年同时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治水“大禹鼎”。此外,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创历史新高,全省排名上升到第四,是全省上升幅度最大的地市,连续四年实现得分和排名“双提升”。创新组建“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队伍,被《人民日报》称为“珍贵的探索”。


  接下来,嘉兴将围绕省委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以及市委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优化年、民生提升年“三年”活动的部署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开展碧水行动,积极争创国家水生态修复试点,持续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多层级低(零)碳试点示范创建,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热词:乐业富民


  【报告声音】实施“乐业富民”工程,健全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


  【解读嘉宾】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梓伟


  问:实施“乐业富民”工程,嘉兴将如何开展?


  金梓伟:嘉兴市紧紧围绕“共富型的高质量就业体系”构建,全力打造“创业就业在浙江”的嘉兴典范。


  一是打造“宜业在嘉”品牌。深度融合产业、行业、企业需求,聚焦“扩中”“提低”,精准靶向就业重点群体,研究打造“就业大脑”“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等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通过一码(富民码)三库(企业信息库、人力资源机构库和以回“嘉”大学生、就业帮扶重点人群、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就业数据库)一舱(富民驾驶舱),实现从信息收集、就业过程到安居乐业的全要素跟踪展现,以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助力共同富裕。


  二是打造“创业富民”高地。锚定“创业层次更高、创新成果更多、创富效果更好”,建设“创富贷”多跨应用场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全流程“一件事”。推进市级创业孵化基地高质量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重点人群和高校毕业生)开办实体,落实创业补贴,每年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加强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创建市级共同富裕高质量就业示范社区(村)100家以上,到2025年全市70%社区(村)达标。


  三是打造“助企用工”平台。加强用工保供服务,集成“乐业富民”招聘平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方共赢”的人力资源供需长效机制,实现供求匹配的全方位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新增100所以上职业(技工)院校与我市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市外技能人才超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0%。全面开展人力资源“盘活”“沉底”“拓荒”行动,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热词:“双减”长效机制


  【报告声音】完善“双减”长效机制,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引育一批名师名校,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让教育成为推动嘉兴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解读嘉宾】嘉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武曜云


  问:去年以来,我市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我们将如何完善“双减”长效机制?


  武曜云:自“双减”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提前实现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和课后服务覆盖率2个100%的目标,为全省乃至全国“双减”工作提供“嘉兴示范”,相关做法和成效多次获教育部和省“双减”工作专班肯定和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精准落实“双减”政策,完善“双减”长效机制。一是努力实现校内服务四个提升,即优质均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二是扎实开展校外培训四大行动,开展培训机构规范行动,建立综合+专项+联合的督查模式,实现监督执法联动;开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查处行动,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开展“优培在嘉”平台扩容行动,推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入驻平台,实现培训机构监管全纳;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行动,持续优化“三色预警闭环管理”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培训机构关停风险管控。


热词:健康嘉兴


  【报告声音】建成投用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完成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深入推进“名医到嘉”,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解读嘉宾】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王伟荣


  问:深化“健康嘉兴”建设,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接下去有什么计划?


  王伟荣:近几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主动融入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大局,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瞄准制约事业发展最关键最突出短板、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问题,持续扩大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供给,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接下去,市卫生健康委将从三方面聚焦聚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一是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全面总结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以应急指挥、监测预警、联防联控、精密智控、“三情”联动、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等“七大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二是进一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疗卫生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巩固“名医到嘉”合作项目。并通过深化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十四五”期间实现县(市)三级综合医院全覆盖。抓实抓好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培养各类名医、学科带头人,超常规补齐卫生人才短板。


  三是进一步做好“一老一小”保障。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2年全市目标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15家、新增镇(街道)托育机构8个、新增托位4200个,实现托育机构镇(街道)全覆盖。


热词: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报告声音】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设一批满足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举办要求的体育场馆,建成社区“运动家”500个。


  【解读嘉宾】嘉兴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蕾


  问:近年来,全民健身日渐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嘉兴如何进一步深入推广?


  王蕾:目前,嘉兴全民健身已进入了快速推进、整体提升、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着力打造了“三大标志性成果”,擦亮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金名片”。


  其中,包括具有全国辨识度的“社区运动家”数字化改革成果;嘉兴以“邻里运动”为切入口,系统集成公共资源+社会资源、线上资源+线下空间,形成包括运动积分、运动社群等全链服务闭环,开创了“一站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模式;入选浙江省数字社会第一批最佳应用,荣膺全省唯一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体育)。


  在此基础上,嘉兴智慧体育社区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全市共建成“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285个,注册用户22.8万,运动人数累计75.6万人次,组建体育社群3461个。


  接下来,我们将开创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将“社区运动家”打造成为具有全国辨识度的共同富裕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形成高品质“10分钟健身生活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融合化、数字化、多元化。同时,推动城乡居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全民健身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让全民健身成为品质生活的标志,创建长三角智慧化健身标杆之城。


热词:幸福养老服务体系


  【报告声音】: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建设育儿友好型、老年友好型社会。


  【解读嘉宾】:嘉兴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周建新


  问:为达到“幸福养老”的目标,我市有哪些具体举措?


  周建新:嘉兴是全国最早迈入老龄社会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截至2021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00.4万,占比达到27%。“颐养在嘉”是嘉兴市着力打造的养老幸福图景,也是浙江省“浙里长寿”金名片在嘉兴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作为当务之急和民生之要,在要素投入上重点倾斜,在制度设计上系统规划,在工作机制上激发新能,全面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推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颐养在嘉”民生品牌。


  下一步,嘉兴市将聚力“颐养在嘉”民生品牌构建,努力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高品质颐养标杆区建设、城乡养老模式创新、医康养服务融合、养老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突破,用好“3+1+1”创新性抓手,深入推进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年内建成城乡社区养老“嘉兴模式”14个试点、不同层级康养联合体14个、毗邻兴建医养结合点7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站20个以上,打造一批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切实推动“机构跟着老人走”,深度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奋力描绘“颐养在嘉”幸福图景,为共同富裕社会体系下的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省域范例。


热词:文化设施强基工程


  【报告声音】实施文化设施强基工程,建成覆盖城乡的“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解读嘉宾】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周静


  问:嘉兴在推进文化设施强基工程上,今年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周静: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不但承载着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文明高度,对每一个嘉兴人来说更代表着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嘉兴“革命文化、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一重要论述,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作品创作中厚植“两个文化”,图书馆服务网点覆盖率超发达国家,文化强镇占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等多项指标全省第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体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下一步,我们的文化设施将围绕“名城核”“覆盖面”“需求端”三个关键词精准发力。


  一是着力放大“两个文化”优势,在实施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古城文化核心区,为文化设施注入“精神内核”,深化文旅融合、文教融合等多渠道融合,形成“书香嘉兴”“文化有约”等特色文化服务品牌,提升文化认同感。


  二是着力打造坐标体系,探索文旅空间综合体、微地标与新触角,全面铺开礼堂书屋、智慧书房和文化馆企业分馆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使城乡居民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1处公共文化场馆和3个以上公益性文化空间,提升共享便利度。


  三是着力加快“文旅大脑”建设,探索以数字化手段无缝对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人等各类群体的文化需求,深化市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会、“夕阳红e族”培训等活动品牌,提升生活幸福感。


热词: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


  【报告声音】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实举措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


  【嘉宾解读】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朱少平


  问:“安全感”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望,我市在纵深推进平安嘉兴建设方面接下去会做哪些工作?


  朱少平:过去的一年,全市衡量平安稳定的客观性指标实现了“七下降”,“平安指数”领先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年度排名列全省第一,嘉兴大市连续第17次荣获“平安市”称号,为今年我市冲刺全省二星平安金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平安提质工程,牢牢把握人民满意这一根本标准,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打造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具体来讲,主要抓好四件事。


  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整体仗、主动仗,防范化解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领域矛盾风险和公共安全领域重大风险,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二是持续加强治安防控。严打整治涉黑涉恶、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妥善调处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持续推出一批体现公平正义的法治工作产品。


  三是深化系统平安创建。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医院等“10+X”系统平安建设,形成平安建设示范群,落实专项指标推进、平安指数发布、目标量化控制等工作机制,开展无告知暗访、“三查三整改”等活动,确保平安建设的责任、措施双落实双到位。


  四是着重提升市域治理能力。统筹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数字法治系统建设等工作,做强市域治理、做实基层治理、做精网格治理,加快“141”体系迭代升级,创新“四治融合”+“协商治理”基层治理模式,走深走实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加快打造更多具有嘉兴辨识度的市域社会治理成果。


热词:智安街道、智安单位


  【报告声音】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智安街道、智安单位等系列创建。


  【嘉宾解读】嘉兴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叶忠华


  问:目前我市的智安街道、智安单位建设情况如何?今年又有怎样的目标?


  叶忠华:从2019年起,嘉善罗星街道试点开展“智安街道”建设,这也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智安街道”是以街道(镇)为对象,通过搭建一个集“公安网、视频专网、政务感知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五网融合,省、市、县、街道四级贯通,面向市域治理多领域的可拓展开放性治理平台。目前,全市在建“智安街道(镇)”26个(包含建成,需要持续开展数据治理)。


  “智安街道”已纳入全省数字法治第一批44个重点培育案例,并被评为全省公安数改典型案例集中展示活动评比“最佳应用”奖。嘉善试点罗星街道建成以来,刑事警情下降45.87%,查处效率提升50%。按照建设计划,2022年全市将完成总量60%以上镇(街道)建设任务,2023年建成率达到100%。


  以智慧安防为路径,着力提升单位治安防控能力,2019年以来,全市也持续开展智安单位系列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智安单位662家。一是智安校园模式和“校警”机制在海盐成功试点并在全市推广应用,经验做法获公安部、省公安厅肯定。二是开展智安医院“5+1”标准化建设,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成功打造智安医院示范样板,以数字化路径解决医院人车出入难掌握、安全检查难落地、医警联动不及时等难点。三是探索智安企业(园区)建设,在桐乡试点,通过智能感知、智慧安防,帮助企业(园区)治安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监管执行到位、隐患风险排查到位等。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深化推进智安校园、智安医院建设,力争到年底覆盖8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全市32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大力推进智安企业(园区)建设,争取在5月底前出台智安企业(园区)安防建设标准,全力打造智安单位创建的嘉兴样板。

来源: 文字记者:鲍嘉 钱姬霞 唐潇伦 吴晓宇 黄烨 施兰 苗楠钰 王国伟 王沁柠 通讯员:谢震宇 沈宇清 季华 郭保林 朱晓妍 虞仙乐 编辑:夏志梅 责编:钱姬霞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