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 | 南湖晚报 | 嘉兴在线 | 读嘉新闻
从乡“愁”到“乡愁”
干窑村 在诗意嬗变中绘一幅盛景
发布时间:2020-12-30 17:20:17

  “春雨淅沥洒春泥,看田野一片新绿……走遍如画的江南水乡,还是我们的村庄最美丽……”一曲《我们的乡村最美丽》唱出了干窑镇干窑村这个河网纵横、湖荡棋布的“鱼米之乡”的情怀。

  屋前有塘,塘前有花,澄澈的河道波光粼粼,观赏农家田园风景、体验渔米文化乐趣……眼前的自然风光很难与曾经“低散弱”企业集聚的干窑村联系起来,与不远处热闹的集镇相比,此处仿佛是世外桃源。如今,重焕水绿岸青的干窑村是村庄,也是景区,成了“留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和谐新农村。

  “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体育村”“星光老年之家”“市级卫生村”“嘉兴市民主法制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十万农民种文化特色村”……带着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经验,3000多名干窑村村民正哼唱着幸福的歌儿,奋进在通往新时代小康村的路上。

  “走遍如画的江南水乡,还是我们的乡村最美丽”

  小村庄 大景区 美丽乡村引客来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走进干窑村新泾港,宛如来到了一个精致秀美的小公园,一池碧波荡漾的河水一路流淌,讲述着新泾港的美丽嬗变。

  风景来自蝶变的环境。对于住在新泾港岸边的60多岁的金秀华来说,新泾港的美丽蜕变仿佛就在昨天。“很早以前,这边的水里有鱼有虾,河水可清咯……”20世纪90年代开始,木业、电子、五金机械等工业小作坊在干窑村兴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发展所牺牲的环境代价,终于在21世纪初集中爆发出来。“主要是那些工厂排水,还有生活污水,什么垃圾都往河里丢,河就越来越臭了,路过的时候都要捂着鼻子走……”流经家门口的新泾港曾承载了金秀华割舍不下的眷恋和难以承受的心伤。

  2016年4月,一场史无前例的环境整治攻坚战打响,黑臭河、垃圾场“变身”3A级村庄景区——干窑村开始了一条小河治理撬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而新泾港恰是重点整治的区域。“那时候,我家有380多平方米的自建出租屋,一年好几万块钱的租金,拆了就没了。”金秀华也曾一度为难,可是她更想摘掉“黑臭河”的帽子。积极向邻居宣传政策,带头拆掉家中的21间出租房……经过100天的奋战,新泾港脱胎换骨了:原有的违建已全部拆除,通过河道清淤、污水管网建设等综合治理,河底种上了沉水植物,河面建成生态浮岛,“墨汁河”成了水质保持Ⅲ类水的生态河。

  “现在多漂亮啊,我家隔壁就是‘文化庭院’。大家都喜欢聚到这里看书、喝茶。”经过立面改造后,金秀华家原来的两层楼房——现在的新泾港7号楼换了新颜,以前违建的地方,现在搭了个小菜园,开垦的土地上种满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外围用仿古栅栏围了起来,远远望去,意味十足。

  如今,新泾港的东岸新建了一条生态廊道,绿柳红花交相辉映。局促的空间打开后,视野开阔,近有庭院美景,远有油菜稻田,交织成了一幅婉约清新的田园风光画。“现在环境那么好,都不用去外面旅游了,到新泾港逛逛就可以了。”看看现在开着园艺公司的曾经的老家,村民陶国根的眼神中除了不舍,还有欣慰。

  “没想到在一个村庄里能有如此令人心动的美景。”两年前,杭州游客许跃珍偶然路过干窑村,就被新泾港的美吸引住了,当即动了“留下来”的心思。如今,一幢紧临着金秀华家小菜园的粉墙黛瓦的民宿“拔地而起”,主人家正是许跃珍。院中四季鲜花烂漫,各色别具一格的禅意设计让疲于都市生活的游客得以享受心灵的自由时光。“很多游客来了就不想走了。”一到节假日,许跃珍的民宿更是一房难求。在许跃珍看来,自己并未做过宣传,全靠这里的美景让来过的游客们口碑相传。“现在很多人到我们新泾港来参观,去河对面的农业生态园采水果,再到民宿吃个农家菜,正好!”金秀华骄傲地说。

  “枝头鲜花辉映村舍的整齐,歌声如酒香醉了我和你”

  小乐团 大舞台 文明新风进千家

  琴乐悠扬,歌声嘹亮。“新干窑,新干窑呀展新貌!文化广场真热闹,唱歌跳舞任你挑。唱红歌,健身舞,越剧沪剧都全套……”近日夜晚,古色古香的干窑村“文化礼堂”内灯火璀璨,一群能歌善舞的村民歌唱着党的好政策、农村的新生活,幸福感洋溢在每一个人脸上。“我们正在排练的是新创作的《唱唱新干窑》,如今村子美了,村民富了,村里也有专业乐团了!”王国兴高兴地告诉记者。作为村里较早一批的企业家,退休后的王国兴又有了一个新头衔——窑乡音乐培训有限公司负责人。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王国兴从小酷爱声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眼见着村民们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村里有了排舞队、声乐队等,但多分散各自为乐,王国兴不免心生可惜。何不索性组建个专业团队,把这股文艺力量聚合起来?在镇文化站的鼓动下,窑乡音乐培训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他们自创自导自演,既活跃了村头田间的文艺生活,也把党的政策用村民更易接受的方式唱出来,可以说是村里的宣传队。

  从村晚到文化走亲,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老百姓从“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随着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百花齐放,基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真正成为振兴乡村文化的活水源头。“以前,我们这群老年人就打打牌、搓搓麻将;现在,唱唱跳跳,看看表演,生活丰富了,每天过得很开心。”村民王雅仙感慨道,随着村里文化生活丰富了,乡风也越来越好,邻里之间越来越和谐,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干窑村“文化庭院”院主潘培华家中,墙上挂着的一把二胡格外显眼。作为文艺爱好者,每次在自家的“文化庭院”活动中,潘培华总要拿起自己心爱的二胡,在观众面前秀上一段。潘培华家是当地有名的“文化大户”,兄弟姐妹个个多才多艺。逢年过节,潘家老小就聚在一起,或以文艺节目丰富生活,或以琴棋书画怡情养性……久而久之,周边的邻居也被吸引过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很多像潘培华这样的民间文艺骨干被激活,活跃在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庭院”活动的现场。

  “同坐一条凳,同看一台戏,同说一家话”,这是在干窑村“文化庭院”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村干部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与百姓的距离没了,交流更贴心了。“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参与‘文化庭院’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面对面交流,听取百姓心声,能更深入地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干窑村党委书记金志明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去村里夜访,村民不愿意跟村干部说太多,但自从有了“文化庭院”,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多了,通过拉家常、聊生活的方式听取百姓意见,百姓容易接受,干群之间的联系也更密切了。

  “辛勤躬耕淳朴实在,幸福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小变化 大发展 乡村振兴绘盛景

  早晨的阳光尚未拨开云雾,空气中弥漫着鲜花的香味,在新泾港现代农业孵化园入口处,由各色鲜花和有机蔬菜组成的绿化带,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无穷魅力。游客李永杰拿着手机定格下眼前的美景,发在了他的朋友圈里,朋友圈里一片点赞。围绕“精农业、慢旅游、静生活”的发展定位,干窑村的农业种植、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规划设计等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农业+旅游”的发展新格局渐显。

  美丽也是生产力。从家家户户小作坊到如今整治后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干窑村正焕发新的生机。新泾港清澈的河水穿过城镇中心,北面是生态公园,东面是两创中心,西面是现代精品农业旅游区……曾经一路上看到的破烂农房、破旧工厂、垃圾污水滩,好像一场“噩梦”烟消云散。然而,只有真正经历过这几年巨变的干窑村人,才知道这场“噩梦”的消散多么不易。从苦干、实干、巧干中累积起来的,是干窑村人的奋斗梦想。

  沿着新泾港漫步,沿河的37幢民房被打造成粉墙黛瓦、青砖木门,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自然村落,整个区域全力打造成一个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示范区——从“低小散”产业集聚区域转变为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高地,从违章建筑密布的农村环境转变为特色鲜明的民宿休闲区。浙江鼎帮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泾港腾退企业业主陈建明感叹,越来越多生长在干窑村、发家在干窑村的企业主,不再拘泥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眼前利益,而是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为了更美丽的家园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如今,新泾港清澈的水缓缓流淌着,由两岸沿河的民宿建筑改造而成的微果小镇内设有微果创客村、农业科技孵化园、潘家浜民宿度假区,每栋民宿都集商品展示、办公、研发和住宿于一体,为农村电商、新型企业搭好台,让产业带动发展,发挥强大的辐射效应;新泾港现代农业孵化园已初具规模,原本14家低小散企业淘汰后的原址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温室玻璃大棚,立体化无土栽培,蜜蜂传播授粉……一系列科学、现代又天然、有机的农业发展,让前来参观、采摘的游客耳目一新……“我们将借助新泾港3A级旅游景区的优势,做好‘农业+旅游’这篇文章,实现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精农业、漫旅游、静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共同体。”浙江嘉佑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忠泉说。结合当地文化,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干窑村正用当地特有的水乡文化,唤起当地人最质朴、最纯粹的“乡愁”。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个个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小变化,正汇聚成干窑村乡村振兴的大前景。


来源:嘉善县三改一拆办  编辑:陈洲 责编:邓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