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新闻频道 > 嘉兴新闻 > 嘉兴专题 > 嘉兴治堵进行时 > 专家论治堵  >  正文
多张“药方”畅通城市道路
2017-04-26 09:21

  市政协委员徐永良来到市区中山路与越秀路交叉口的天桥上,观察交通情况。

  城市交通拥堵,几乎是所有中国发展中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各地因地制宜开出“药方”。

  去年,我市通过立体交通改造、打通断头路、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来破解城市交通治堵中的痛点和难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深化交通治堵”已列入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通过完善路网、发展公交、新增公交专用道和停车位、建设智能交通等多个项目的实施,缓解城市拥堵之痛。

  在今年的市两会期间,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为城市道路的畅通建言献策。

    【现场】

  市区首座人行过街天桥

  彻底改变人车混行旧貌

  位于越秀路与中山路交叉口的市区首座人行过街天桥,自投入建设以来,就牵动着嘉兴市民的心。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建设,4月16日正式开放通行的人行过街天桥瞬间成了“网红”,吸引不少市民赶来与它合影留念。

  这座人行过街天桥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有了人行过街天桥,这个繁忙路口的交通是否有了改变?4月24日下午4点多,刚刚参加完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光圻和市政协委员、嘉兴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民盟嘉兴市委会副主委徐永良匆匆赶到天桥所在地,与记者一起感受这座天桥对嘉兴市区交通带来的改变。

  从空中俯瞰,这座银色不锈钢框架的天桥呈现出一个“井”字结构。天桥高近6米,桥面宽4米,东西跨度62米,南北跨度34米,可满足集中人流的通行需求,从而缓解这个路段的交通拥堵。

  刚到越秀路与中山路交叉口,蔡光圻和徐永良并不急着登上天桥。两人在桥下驻足观望了一会,发现这个路口因为有了天桥,路面上没有行人在穿越马路。“这座天桥改变了人车混行的状况。”看着眼前的变化,徐永良颇为感慨。

  徐永良的家和单位都在附近,对这一块的交通状况非常熟悉。就是因为熟悉,他从家到单位,从不走这个路口。“这个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人车混行时,汽车驾驶员的压力很大,行人过马路也不安全。”徐永良告诉记者,引起交通拥堵的原因是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争夺路权,通过机非隔离等措施,把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进行了很好地分离,“现在有了这个天桥,把人车进行了分离,可以让这个路段的通行效率提高很多。”

  走上天桥时,迎面过来的行人不疾不徐,有些人还停下脚步,倚着天桥的栏杆,望望四周的景色。

  “这座天桥让嘉兴市区的交通有了好的改变。”此时,市区已经进入晚高峰时段,蔡光圻俯下身子看桥下交通状况,发现车辆通行速度确实比以往提高不少,“嘉兴的交通拥堵必须解决,这是经济发展的标志。在建设交通设施时,我们的理念可以更超前点。”蔡光圻认为,比如在中山路与禾兴路的交叉口可以尝试建设地下人行通道设施。

  天桥四角的垂直电梯正在建设。“原本电梯计划这几天就要启用。但现在因要安装空调,另外电梯顶端的玻璃要改装成百叶窗,所以启用时间要往后延迟一点。”嘉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政部负责人金开银告诉记者,预计电梯会在5月初投入使用。

    【提问】

    城市治堵

  离道路通畅还有多远

  85后的陶斌正是处在事业上升期,所以加班至深夜的事情经常发生。但就因为这样,他发现市区很多地方的交通信号灯并不太“聪明”。

  “凌晨时分,车辆非常少,开到一个路口,看到红灯,我就停了车,但我看看左右,并没有车辆通过。我觉得交通信号灯设置应该更智能化些,没有车辆通行的道路,就应该亮红灯,这样能提升通行效率。”陶斌表示,他在其他城市看到过“绿波”信号灯,能在连续绿灯状态下通过一段路,车辆通行速度就能快很多,“如果市区信号灯更智能化,那么道路会更加通畅。”

  

  塘汇街道茶香坊社区居民赵安:市中心看上去好像车辆很多,但其中有一部分车辆的目的地并不是在市中心,他们只是借助市中心道路通行。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车辆“挡”在市中心外面,让这些车辆绕行,这样就可以减少市中心的车辆,城市也不会那么拥堵。

  网友“三月的烟花”:很多时候,坐公交车的人不多,主要是因为大家觉得等车、坐车时间都太长。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加密公交车辆班次、建设公交枢纽站等方式,吸引更多市民来乘坐公交出行。

    【把脉】城市治堵 需打一系列组合拳

  围绕城市交通治堵的难题如何破解,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市人大代表、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光圻: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中,停车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尤其老城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停车更难。我的建议是,可以推动老城区学校操场改造成地下停车场。同时,把现有的戴梦得购物中心、旭辉广场、中山名都和即将建造完毕的嘉兴宾馆地下停车场互相打通并重新规划和统一进行管理,在地下建造人行通道、机动车通道和固定停车位,既能缓解停车难,也能提升市中心消费场所的人气。

  

  市政协委员、嘉兴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民盟嘉兴市委会副主委徐永良:很多城市已经启动快速路网建设。我有一个大胆建议,是不是我们可以向深圳等城市学习,在市区设置一条(或多条)很少有红绿灯的真正的快速通道,提升城市通行效率。初步看来,只要封闭一批十字路口,将进出道口重新设计。比如说,现有的中环南路(及其延伸的广益路和桐乡大道)应该就可以改造成为这样的快速通道,限速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当然,快速通道出入口的设置与位置需要仔细斟酌,否则容易引起新的局部拥堵。

  市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所长冯荣泉:嘉兴市的智慧公交系统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建议还可以加强智慧公交系统顶层策划设计、推进智慧公交系统二期建设实施、统筹协调城市和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另外,建议打造嘉兴特色的定制公交信息平台,市民或企业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需求,由公交企业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出公交线路。推行定制公交,旨在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废气排放,倡导绿色出行,是具有节能减排效应的社会公共服务,可以满足部分人的出行需求。

  

  市政协委员、 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法制处(行政审批处)处长王丽珍:从根本上、长远地、全局性地缓解交通拥堵,还得立足“一加一减”两个重点,一个是以立体化为主要路径,在不新占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增加交通资源供给;二是以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为路径,减少私家车的上路率。推进市区交通立体化,个人认为可以通过建设人行天桥、高架桥、河底隧道、地铁,进行道路交叉口立体化改造等,向上下拓展交通空间。建议可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回应】

  城市治堵

  这是一场

  没有期限的攻坚战

  面对市民的疑问、期待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期许,市治堵办专职副主任刘自冉作出了回应。

  

  提问:大家都在期待快速路网的建设,也给出了不少的建议,在提升路网功能方面,我们将做些什么?

  刘自冉:我市快速路建设已初步确定采用“环+射”的形式,即“一环七射”的快速路线方案。在着力打造完善这个干路网结构体系的同时,围绕“构环线”,分离中远距离的过境交通,减小市中心拥堵区域的穿越交通量,缓解交通压力;完善拥堵片区的支路网系统,提高路网连通性,缓解主要干道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提问:我们将如何发展嘉兴的公共交通事业?

  刘自冉:围绕提高面向高峰通勤出行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建设能够快速响应市民需求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在“七横七纵”公交专用道规划及BRT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公交专有路权系统和公共交通优先信号系统,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加强公交枢纽及场站建设;改变单一化公交服务模式,设置更具针对性的公交服务,形成“网络分层次、线路分等级”的多模式、多样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交线网体系,提升公交运输效率。

  

  提问:如何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刘自冉:尽早出台《嘉兴市城市停车管理条例》,理顺停车管理体制。建立城市停车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城市停车设施资源总量、停车设施分布等基础数据信息,实现停车资源的有效共享。严格审批配建停车位,加大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同步取消不合理的路内停车位,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公共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体系。继续实行差异化停车收费,积极引导停车服务产业化发展,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提问:如何减少人为“添堵”?

  刘自冉:通过完善交通设施,治堵重点道路和严管示范区内主干道路信号灯统一协调控制、路口电子警察、视频监控覆盖率将分别达到95%以上。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规范率将保持在95%以上。优化人行横道、实施禁左(掉头)、道路单行等交通组织措施,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开展交通秩序常态化整治,严管示范区及重点道路,严管公交专用道。城市治堵,这是一场没有期限的攻坚战。

来源: 晚报记者 吴晓宇 通讯员 梁小丽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