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新闻频道 > 嘉兴新闻 > 嘉兴专题 > 嘉兴治堵进行时 > 治堵动态  >  正文
把握变革趋势,长三角交通如何优化行业治理推动产业升级
2020-03-26 16:13

编者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提速,“三省一市”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新举措?3月18日起,天目新闻推出#长三角观察#栏目,为您深度解读一体化进程中呈现的亮点。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当先行。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行业短期影响较大,对长三角综合交通的影响亦十分突出。疫情期间,暴露了哪些行业发展短板,又将催生何种行业性变革?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抢抓机遇、补齐短板,推动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祝诗蓓看来,当前,在全国上下全力推进“两手硬、两战赢”的大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可以抢先发力,重点关注四大交通行业变革趋势,同时发挥好交通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着力稳定投资、提振经济。

这是合龙后的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疫情影响交通行业?远期机遇大于挑战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交通领域,截至 2018 年底,区域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分别达到了全国平均的4倍和3倍,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约占全国的20%和35%,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占全国35%,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铁路旅客发送量也位居全国第一。

长三角以3.6%的国土面积和16%的人口,承担了如此巨量的客流出行和物流运转,加上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持下,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和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全面推进,长三角在全国乃至世界综合交通格局中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影响较大,鉴于长三角地位和作用特殊,祝诗蓓分析,疫情对长三角交通行业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一是旅客运输短期断崖式下降,需求受到抑制;二是货运物流总需求减少、刚性需求稳定,应急物资需求大幅增加;三是港口外贸受世卫组织事件影响,外贸将受冲击,尤其是长三角拥有两大世界级港口,港口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交通投资受重大项目停工停产影响,进度明显滞后;五是市场主体经营普遍受损,尤其是以道路运输企业为代表的物流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祝诗蓓经过初步研究指出,上述五个方面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

不过,疫情对全国、长三角经济的影响是短期性、局部性的。基于这一总体判断,再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分析,祝诗蓓认为,总体上,疫情对长三角交通行业短期影响必然且相对全国更加明显,中期影响仍有延续但基本可控,远期影响甚微且机遇大于挑战。

“初步测算,春运期间长三角客运量同比下降5成以上,客运影响总体大于货运;快递、高速公路等行业4至5月有望基本恢复,道路、铁路、港口、航空等恢复相对较慢;预计一季度客运量和货运量或分别下降3成以上,交通投资下降更加明显。”祝诗蓓说。

这是短期影响,从中期来看,祝诗蓓预计下半年疫情仍存在部分延续性影响,除港口外贸和国际航空或受全球疫情爆发的持续性影响外,运输市场整体基本恢复,交通投资逐步回暖,“虽然压力在加大,但长三角各省市仍有条件完成年度各项交通发展目标任务。”

谈及远期影响,祝诗蓓则持乐观态度:对综合交通发展处于黄金时期的基本判断不会变,疫情对“十四五”乃至中长期主要指标影响甚微。

祝诗蓓提醒,应重点把握疫情暴露的短板和加速行业变革的趋势,完善体制机制,抢抓发展机遇,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沪宁城际铁路开展电子客票应用试点。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疫情催生交通变革“四大场景”,长三角应抢先发力

未来长三角交通行业的发展机遇究竟在哪里?祝诗蓓具体分析了疫情催生的交通变革“四大场景”。

一是未来出行模式的变革场景。居家办公、线上办公模式加速成型,传统通勤式交通出行将有一定程度萎缩,无人驾驶、管联网、超级管道等未来感、个性化、体验型、健康式出行模式有望兴起。传统公共交通出行交叉感染隐患暴露弊端,新一代安全可靠公共交通模式将迎来突破性变革场景。

二是快递物流模式变革场景。安全高效快递物流,尤其是“无人化”“零接触”快递转运网络和末端配送体系有望实现突破性发展,云仓储、无人货车、无人机、无人配送、地下管道物流,以及居家隔离、办公带来的生活物资即时配送、冷链配送等新型快递物流模式技术和产业成长将涌现变革场景。

三是健康交通装备产业变革场景。祝诗蓓告诉记者,吉利汽车已率先启动具备疫情防控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研发,基于热感应监测、防控风险自动预警、全息影像、电子隔离等先进技术的地铁、公交、枢纽交通智能装备呼之欲出,面对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应急供应链体系将加速迭代升级。

四是交通大数据深度应用变革场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人群流向分析预警、车船进出监测、车次航班乘客追踪等方面的应用潜力进一步凸显,依托大数据进行人、车、物溯源追踪、应急预警和安全防控等市场潜力巨大。

“另外,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经验,也展示了数字化工程管理和建筑工业化的强大生命力。”

祝诗蓓认为,着眼行业治理和产业升级变革,长三角三省一市可以抢先发力,重点抢抓这四大交通行业变革趋势。

2019年12月17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港集装箱码头,装有当地外贸出口企业生产的办公家具的集装箱正在吊装上船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推动交通“新基建”率先落地

当前,国内疫情已逐渐进入消退期,交通运输将由全力阻断疫情传播,过渡到恢复正常运转阶段。疫情期间交通行业的应对,为推进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下一步,长三角应如何发挥交通的先行官作用,为稳定投资、提振经济提供助力?

祝诗蓓观察到,疫情期间,浙江依托“一图一码一指数”展示了数字经济赋能的强大实力,成为全国防疫战役中的“优等生”。他认为,浙江好的经验应在长三角区域层面得到推广应用。

“比如,推动人员健康码、车辆通行证等在更大范围内互通互认,标准制定、使用范围、互认机制等方面要尽快达成共识,促进绿码人群和车辆在长三角区域畅行。在此基础上,尽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在祝诗蓓看来,疫情或许为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的数字交通应急管控能力提供了一个契机。

另一方面,为了今后能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祝诗蓓还建议,探索建立超常规的长三角一体化应急交通机制。他认为,借鉴美国应急交通系统建设经验,三省一市可共同建立长三角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特殊和紧急事件下,长三角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可以调度区域内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力量,负责统筹区域内所有交通通道资源的无条件征用和调配,车流人流物流管控的应急响应,统一组织无准备撤离、限制流动和隔离、应急物资运输调配等紧急措施。“比如,可以协调应急物资经生产厂家检验合格后,通过预设的运输方式和通道直接到达医院或隔离点,避免仓储、换装、分装等中间环节。”祝诗蓓解释。

此外,进入后疫情时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正式按下“快进键”,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重要内容。基于这一形势,祝诗蓓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推动“新基建”率先落地。

“长三角区域最有需求、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使命推动交通‘新基建’的率先落地。”

祝诗蓓分析,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要求,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已箭在弦上。“这其中600公里时速的高速磁悬浮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建议三省一市抓紧启动相关研究工作,先期推进最有基础的沪杭磁悬浮建设。”

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城市群发展带动作用,提升运营效益,祝诗蓓提出,可考虑结合国家大通道布局,研究拓展中长距离应用,向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延伸,构建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快速通道。从浙江来看,往南延伸走沪昆通道、杭广通道或经宁波后走沿海通道都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深入研究。

来源: 甘恬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