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城事  >  正文
送别英雄!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崔长海逝世,一直生活在嘉兴
2023-03-18 23:29

3月18日,《南湖晚报》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嘉兴市军队离休干部崔长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3年3月17日9时病逝,享年98岁。”

小小的讣告,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崔长海,1925年5月生,浙江建德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参军入伍,1986年离休。1951年5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云山地区反登陆作战,屡获战功。

崔长海在上甘岭战役中荣获特等功,战后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6年转业后,先后在嘉兴、嘉善、湖州等地的公安、消防、武警等部门工作。

英雄已逝,长歌当哭。寥寥几笔,说不尽英雄的故事。今天,记者联系到了崔长海的家属,在长子崔勇的口中认识这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以下为崔勇的讲述:

我爸崔长海,1925年5月生。他年轻的时候力气很大,当时的石鼓村有两千多人,干农活属我爸速度最快。村里有个地痞流氓行凶闹事,我爸出手把那个人打得服服帖帖。家里老人都知道,在我爸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家做需要挑担两百多斤的农活。

他原本是一连一排一班的班长,金城阻击战下来休整的时候接到命令,让他们91团去上甘岭增援15军的部队。因为6连减员很大,兵员不足,而我爸所在的一连是新兵连,有两百来人,于是很多人就补充到5连和6连,我爸就担任6连机枪班班长,担负坚守597.9高地主峰三号阵地的作战任务。他带了一个小组共三个人,在主峰前沿九号阵地守了三天三夜。

据历史记载,6连的部分战斗骨干于1952年11月3日傍晚进入主峰阵地,下阵地时间是5日夜晚。上阵地时有140人,下阵地时只剩16人,其中12人轻伤。那次战斗,我爸左手上臂被卡宾枪子弹穿透,头部被炮弹飞过时擦伤,受了轻伤。我一直以为我爸说话嗓门大,是因为山里人中气足,但其实他这一次最大的伤是炮声把耳朵震坏了。

他说上山时带上去的粮食和水,吃完以后就没了。原来就准备一天的补给,没想到在阵地上要呆三天。

原来,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每个连就打一天,打完一天会有另外一个连上来替换,原来的人员就下阵地休整。前面的8连就是1日晚上阵地,守到2日晚,由7连替换下的阵地,到了3日,7连打到下午需要增援,9连上去接替。

当天,我爸所在的6连机枪班也跟着上了,整座山被炮弹炸的摇摇晃晃,就像乘老式的公交车里行驶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被不断颠簸。到了夜晚,敌人连续投放照明弹,一炮打上去,天空中就出现几个小的降落伞。每个降落伞下都挂着一颗照明弹,把夜空照的通亮。

一开始他们的轻重机枪可以发挥作用,阻击敌人进攻。但是到了后期,特别是第三天,5日这天,敌人派了重兵发动全面进攻,美韩联军密密麻麻像羊群一样向山上涌来。敌人采用波浪式的进攻,一批上来被他们打退,后面紧跟着又有一批,其中很多是穿着防弹衣的。

我爸他们的机枪有被敌人炮火炸坏的,或者被炸起的沙土卡住了枪膛,子弹打不出去。运送弹药的战友眼看着快要接近阵地,在过封锁线的时候,全都被敌人炮火炸牺牲了。接下来只能靠阵地上有限的手榴弹和爆破筒。

小组里的一名战友观察到附近阵地上的友军,没了阻敌的枪声,提出要去看一看,我爸认为有道理。因为主峰的九号十号和三号,这三个阵地互为犄角。丢失了任何其中的一个阵地,那对剩下的两个阵地都是重大威胁,他就同意了这名战友的建议。

机枪班及这个小组都是临时组合的,成员之间还不认识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这位战友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阵地,剩下的另一位四川籍战友,被敌人炸断了双腿,后来就牺牲了。5日的下午只剩我爸一个人在坚守阵地。

因阵地上没有报话机,无法与指挥部及三号和十号阵地上的友军取得联系,其间也没有人可以增援到我爸的阵地,他就收集好阵地上的枪枝弹药分开摆放。

九号阵地就像一个倒扣着的畚箕是个突出部位,距离敌人进攻比较近。联军称呼597.9高地为珍妮、露塞山。他们一边喊着珍妮、露塞,一边进攻。

这群人后面还有督战队。山腰上有一群坦克,对着他们的几个阵地开炮。美军的飞机会贴着阵地低飞用机炮扫射他们。

为了不让敌人知道阵地上只剩我爸一个人,他把手榴弹朝多个不同方向的敌群中扔去。过程中,他发现有在空中爆炸的手榴弹,对敌人的杀伤力很大。为了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他把手榴弹的弦拉出以后,拿在手里停等一会,再扔向敌人上空,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对敌人的杀伤力。

在他受伤包扎的间隙,一个大个子美军突然举着卡宾枪冲上他的阵地,他迅速趴在都是尸体的地上。美军见状,以为阵地上没有活人,放松了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我爸摸到身边的一个爆破筒,趁美军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一跃而起,用爆破筒对准对方的脑袋用力一击,美军应声倒下。

随后,他又发现身后一群敌人就快接近阵地。于是,他迅速将爆破筒上的拉火环拉出后扔向敌群,这一批敌人应声全部“报销”。

在与敌人的厮杀中,一颗子弹从我爸的左手上臂穿透出去,他只能在战斗间隙抓紧时间自己包扎。我爸说,有个战场规矩,叫做重伤不喊叫,轻伤不下火线。所以,他不怕受伤。问题是,这一枪让他的左手使不上劲。

然而,战斗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于是,接下来,他就用脚踩住手榴弹弦,代替左手。就这样,一个人又打退了敌人3到4次密集进攻。增援部队赶上来时,天已经黑下来。敌人也已经停止进攻。

于是,他把阵地移交给接替的战友,趁着天黑,一个人走下阵地。走到主峰下面约50米处有个防空洞,一位首长见他身上有伤,让他去医疗队,后来又转到战地医院。

在我学生时代,我爸说过,他在上甘岭战场上没水喝,实在渴得没办法,就找到枪油喝了。到了1953年3月,为了防止敌人再次在朝鲜东海岸登陆,我志愿军在云山一带准备反击。

联军不断的轰炸,造成我爸他们连队驻扎的坑道坍塌了。我爸立即组织大家抢修坑道,突然一颗炸弹落在他附近,炸起的碎石、砂土,重重地压在他身上,造成重伤。他的战友们将他从砂石堆里挖出来后送往后方医院,后来又转送回国内旅大医院。

给我爸治病的是苏联专家,当时我爸的肋骨断了四根,腰骨部位有多处粉碎性骨折,医生给他用全身石膏固定9个多月才康复。这次受伤,一直到他年纪很大的时候还在让他受病痛折磨。


记者手记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也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43天的战斗中,拉响手榴弹、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半个多世纪以来,上甘岭的名字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

从上甘岭战役中走出来的崔长海,在转业后一直在嘉兴等地工作、生活。或许,我们就曾经与英雄擦身而过。

战斗年代,舍生忘死;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我们身边,就有英雄!

英雄的故事,在3月17日9时画上了句号。英雄的故事还在述说,英雄的赞歌还在传唱。


来源: 文字记者:黄烨 苗楠钰 编辑:王如舟 责编:金周斌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