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视频  >  正文
【视觉1+2】“益启“走过十年
2023-01-03 06:00:00

- THANKSGIVING -

“益启”走过十年

+ THANKSGIVING +

我是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视觉(数据)中心摄影记者,也是浙江省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教育基金会益启计划项目发起人兼运营官。

上月4日,是“益启计划”十周岁生日。我从未想过“益启计划”能走过十个年头;很多人问我,究竟是什么让我坚持公益十年?说实话,十年来能让我坚持的,不仅有湘西板当禾孩子的天真笑容,也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更有“益启计划”十年来坚守公益的初心。

四季流转,转眼间,又是一年岁末时。




THANKSGIVING


偏远山区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后再把孩子接到打工的城市;而留在村里的多是生活困难的孩子,和祖辈相依为命。他们一年中或许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与父母短暂相聚;有的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归,在团聚时就像见到“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和父母一样外出务工,能上高中的孩子很少。在他们看来,上完初中就到了外出打工的年龄,而学校成了他们从出生到走上打工之路的“临时安置地”。这些留守孩子有着共同的特征:自觉性较差、孤僻、逆反、缺爱,更容易心理空虚却无处排解。但是,他们又是最纯真的。

记得2012年11月30日,翩尔早产两个月提前来到我身边,打乱了我的首个公益项目——“暖冬计划”;12月4日,我离开刚生完孩子的爱人,和同事一起前往湖南湘西腊尔山,此时的翩尔还在NICU里抢救。

“暖冬计划”是“益启计划”的雏形。

从“暖冬计划”到“嘉湘公益计划”,再到2013年融合成“益启计划”;发动朋友圈筹集物资,也把朋友拉进公益圈,加入到“益启计划”团队。志愿者队伍从初期我一个人单打独斗,到李玮、李海平等好友加入,再到现在变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志愿者团队。

“益启”十年,我们在活动中寻找不足与缺点,学习并探索新的公益方式,也将公益从最初的捐赠物资慢慢转变为以帮扶(资助)学生综合教育为主,先后融入“嘘嘘乐”公益厕所、引水入校、营养加油站、营养午餐等众多公益项目。


2012年12月,第一次来到偏远的湘西山区,亲眼见到一些孩子的生活现状:没有睡过床、没有穿过袜子……我是记者,我该做什么?


2013年,我随嘉兴学院“益满湘西”爱心团队第一次接触板当禾,也喜欢上这里。同年冬天,我和志愿者正式组建“益启计划”,为孩子们送上暖冬物资。


2014年,“益启计划”组建1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自驾来到湘西,用当地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活动足迹也覆盖到除板当禾之外的村庄。



从2015年暑假开始,“益启计划”首次尝试将美术、声乐、器乐、舞蹈等特色课程编入板当禾小学公益活动方案。我们努力发掘与培养,让孩子们接触更多在普通山村学不到的新鲜事物,也希望能配合、支持山村教师教学的提升和发展。

从2017年开始,随着钱慧智、许灵芝、孟国民等老师的加入,“益启计划”志愿者团队更具专业化。我们增加了朗诵、手工、美术等课程,更是把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预防校园霸凌等课程纳入暑期活动中……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板当禾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这一年12月,“益启计划”正式加入浙江省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教育基金会,成为基金会旗下的品牌公益项目。2018年10月,由江苏东台茉织华、深圳市舍得爱心基金会及其他爱心个人通过教育基金会“益启计划”项目定向资助,全资原址建起首个希望小学——板当禾益启希望小学。

这十年来,“益启计划”稳步成长。我们追求精细化、专业化公益方向,集结志愿者的力量,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努力改变板当禾的孩子,努力改变板当禾的未来;这十年来,在我们的努力下,板当禾的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板当禾的村民也慢慢转变教育观念,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更有板当禾的有志青年走出大山来到嘉兴,穿上“火焰蓝”,当起消防员。

我们的努力,不仅是要让板当禾的孩子明白,也要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明白,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孩子们明白,要一路坚强,不要放弃希望与期待;让孩子们明白,会有那么一天,在成长的路上有我们的陪伴,梦想就不会遥远。


2015年,“益启计划”改变传统公益模式,尝试把特色教育纳入活动,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2016年,“益启计划”试着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加入志愿者团队。这不是一次体验,而是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参与志愿服务。


2017年,“益启计划”尝试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一年,“益启计划”正式成为浙江省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教育基金会旗下的品牌公益项目。


2018年10月,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益启计划”全资援建的板当禾希望小学竣工,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有人问我,每次短短几天时间,会给那个小山村、会给那些孩子带来什么变化?我想说,为了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为了老人泪水里的期盼,一切都值得,再微弱的光也能照亮一个人的窗。

很多人问我,为何会选择做公益?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我,直到2019年冬天,我赶到贵州采访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陈立群、问他为何会放弃两百万年薪选择到贵州台江民族中学当校长、还不要一分钱时,他回答说——情怀。我明白了,发起“益启计划”就是作为一名记者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情怀,参与“益启计划”的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来自善良内心的一份情怀。

“益启”十年,有多少人会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质疑、白眼、不理解……公益路上,心正人直,无需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

作为一名记者,我在公益的同时,用镜头记录志愿者和孩子们的身影,没有刻意的光线,也没有刻意的构图,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下孩子们最为真实的一面;因为真实,让人们看到孩子眼中的纯真与善良,也见证了每一位志愿者来自内心的善良。

十年来,我要感谢每一位参加、支持过“益启计划”的小伙伴,感谢浙江省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教育基金会、嘉兴顺丰速运,还要感谢我工作的单位——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更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未来十年,我们“益启”。


2019年,“益启计划”全面开放,让更多嘉兴的孩子来到板当禾参与活动;把“安全教育”纳入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同时,由消防烈士潘志毅父母潘锦彪、周红捐赠的“潘志毅烈士图书角”向孩子们开放。


2020年,板当禾有志青年吴俊贤来到嘉兴,穿上“火焰蓝”制服,当上消防员。


2020年,“益启计划”制作“跟我学保护”绘本,把安全教育通过绘本的形式,让板当禾的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和了解。


2021年3月,“益启计划”搭建平台,携手南湖消防和凤凰消防,开启“防火墙”计划。国庆节,志愿者自驾21个小时来到板当禾,通过积分兑换礼物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学习。


2022年,“益启计划”十周年。小志愿者当起小老师,用自己的特长和板当禾的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





THANKSGIVING


编后


我们在“益启”

■杨晓东

十年,很短;在人生的长河里转瞬即逝。

十年,很长;人生数载又有几个十年。

十年,坚持做一件事,守的是初心,拼的是毅力,靠的是情怀。

嘉视觉摄影记者赵颖硕,因为人有点黑,大家都亲切称呼他小黑。

提起小黑,很多人都会竖大拇指。他在板当禾村坚持“益启”十年,从而立到不惑,付出了几多心血,只有板当禾人心里最清楚。十年时间,我一次次通过编辑小黑的影像,见证着“益启计划”的成长和壮大,感受着志愿者团队的无私和奉献;一次次遗憾没能与小黑同行,却一次次在编辑他的报道时让我一次次牵挂湖南湘西大山里的孩子……在感动的同时,更应该给小黑和他的“益启计划”团队点个大大的赞。

这两天,视觉中心办公室里堆了不少学习书籍、绘画用品体育用品和儿童玩具……这是他们帮着实现板当禾孩子们的新年“微心愿”。

正因为有了他们十年的坚守和付出,才有了板当禾孩子宽敞明亮的教室,清澈洁净的用水,营养丰富的午餐,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提升,特色公益课堂的拓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看到了村民们那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尤其是这三年,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志愿者团队一直在努力坚持,爱心从未间断,将这份公益之行延续,温暖着你和我。

十年前,小黑的女儿赵翩尔早产两个月,他作为这个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告别产后的妻子和躺在NICU里的小生命,第一次踏上公益爱心之路;我欣喜地看到,小翩尔和“益启计划”一起成长。

十年间,“益启计划”点亮了湘西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让这里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村民的教育观念发生着改变。板当禾的孩子们从这里启蒙,上了大学、走出大山、实现着自己梦想。

十年来,从暖冬计划到“益启计划”再到嘉益启,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盟,给予这项公益事业源源不断的支持;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益启计划”把嘉兴与1300多公里之外的湖南湘西凤凰县千工坪镇板当禾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美丽的南湖与古老的凤凰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让我感到,这个寒冬依旧是暖意融融。

“益启计划”是一座连心桥,是小黑和他的伙伴们用爱用善良用无私用责任用担当用坚守用情怀筑就。

未来,我们一直在“益启”。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