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 - 嘉兴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嘉兴日报、嘉兴广电联合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专题 > 喜迎建党百年 统筹城乡发展看嘉兴 > 滚图  >  正文
让丰收的笑容绽放在嘉禾大地
2020-09-22 10:41



  鱼米水乡,稻浪金黄,秋至江南,满目尽是丰收笑颜。农民收入连续16年保持全省首位,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接连以三个高产新纪录引起国内同行侧目;濮院阳光玫瑰葡萄丰产丰收,亩均产值达到5万元;平湖蓝城·三菱蔬菜工厂高科技实现一年四季连续生产,年产蔬菜5万公斤;姚庄镇横港村打造160亩五彩稻田体验区,景色优美,华丽变身“网红村”……

  今年,我市紧紧围绕“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的奋斗目标,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最精彩板块,共绘“五彩嘉兴”。



  产业强起来 口袋富起来


  晚稻绿扶疏,丰收已可望。这两天,位于海盐县五原街道华星村的华星农场里,正是一片忙碌景象。农场负责人许玉君正带着大家伙儿一块忙着收割晚稻。“今年,我们稻田的亩均利润有4000多元。”许玉君乐呵地告诉记者,他干了一辈子的种粮大户,这几年的收成是利润最丰厚的。

  这是为啥?原来,华星农场一望无际的稻田边缘,环绕着1米多宽的沟渠,这些沟渠是用来养殖小龙虾的。华星农场许玉君的110亩稻田,正是该县“水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示范基地。小龙虾生态种养,水稻绿色栽培,减少了农药使用的支出成本,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增加了亩均收益,让种粮大户收获了“1+1>2”的喜人成效。许玉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亩出产稻谷500公斤、小龙虾100公斤来计,这些稻田亩均利润超过4000元,比单纯种水稻只有几百元的效益翻了好几番。

  记者了解到,稻虾、稻鱼、稻鳖、稻鳅这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如今在嘉兴全市范围内推广程度已十分普遍。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类种养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农户的收益,在普通的水稻种植以外,给种粮大户增加了一笔“水产收益”。另一方面来说,因为水产+水稻共生,推进了农药化肥减量,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了水稻品质。

  嘉兴,历来是浙北粮仓。粮食生产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总产和单产水平均居全省第一。2017年至2019年,全市粮食平均总产量为93.95万吨。如今,在保障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振兴嘉禾大米,我市稻米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在去年举办的“2019浙江好稻米”评选出的十大金奖产品中,嘉兴品种占据了四席。依托这一优势,嘉兴市农科院参与成立了集“育、繁、推”于一体的禾天下种业公司,强化种源支撑,全市水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稳定在九成以上,为稻米集体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乡村“靓”起来 生活美起来


  美丽乡村,幸福生活。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的徐家埭村,这个曾经有名的“养猪村”竟已经和“网红”旅游、“国家级”棒球赛事等“牵上线,搭上桥”。“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这两年的变化,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今年65岁的村民俞运华告诉记者,曾经住在河边的农户窗户都不敢开,就因为养猪让人受不了的气味。现在,俞运华最乐呵的事,就是和全家一起茶余饭后在家门口的小河浜边散步,“感觉处处是景色,就像住在景区里!”

  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沿河绿道、沿路景观建设和房屋立面改造,还和企业联合建设了高标准的棒球场。2019年,徐家埭村举办了多项全国性青少年棒球赛事,还引来湖南卫视签约合作,打造了一档全新的文旅节目。扮靓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的转化带来了内核动力。90后返乡创业女青年高磊燕是一个抱有田园情怀梦想的姑娘。她创办的嘉兴市天蓬农业休闲有限公司虽只12亩地,却因为抢占了“月子市场”,让农场的“月子鸡”卖到了398元一只,15颗鸡蛋也卖到了198元。

  美丽乡村底色,转化成为美丽经济,这样的例子在我市美丽蝶变后的乡村中还能找出许多。据悉,目前,全市共有在建美丽乡村精品线37条,其中22条已初具形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2个、示范镇29个、3A级景区村庄45个、省级特色精品村96个;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个项目入选全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优秀案例,秀洲区潘家浜村还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嘉兴更将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村党建深度融合项目,在每个县(市、区)各打造一条“红色”美丽乡村精品线。同时,今年以来,我市还举办了线上“嘉田乡村生活季”云推荐和线下市民游乡村、“小眼睛看美丽乡村”、“嘉田乡村生活季”等系列活动,带动美丽经济消费。上半年,全市农家乐休闲农业接待游客913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7.3亿元,通过加快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行动,巩固“千万工程”成果,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心过难关 共绘新未来


  “要不是疫情期间有街道和企业相帮,这道难关,我们可能真闯不过去了。”嘉善县魏塘街道智谷村村民罗大伯,是当地的种菜大户。今年1月,罗大伯60多亩卷心菜成熟,但因遇到疫情,一时物流不畅,蔬菜滞销,这可急坏了罗大伯全家。

  就在这时,经魏塘街道牵线搭桥,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罗大伯一家伸出了援手。“我们这里建有标准化的冷链物流中心,先把收获的蔬菜储存起来,慢慢想办法。”公司董事长孙军的一席话,让罗大伯安下了心。随后,通过一里谷业的配送中心和四家生鲜连锁菜市,罗大伯的卷心菜在疫情期间被急需生鲜蔬菜的本地市场逐渐消化,最终为他解了忧。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一里谷业还为嘉善当地多家农业主体,种养大户提供了冷链储存、物流销售等各项帮助,用一颗同心抗疫的诚心,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供应的平稳有序。

  “自从搭上了互联网这根‘网线’,鼠标点一点,生意就来了。”桐乡市海泰菊业的销售业绩,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增,公司负责人谈根仙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企业搭上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这趟顺风车。侧重于线上的销售模式,让海泰菊业通过互联网,把桐乡特产杭白菊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据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系统紧紧围绕市场保供“摸底数、发信息、搭平台、畅渠道”,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确保主要农产品产得出、卖得掉,“菜篮子”供应有序,量足价稳。疫情趋稳后,市农业农村局在复工指引、政策帮扶和生产指导等方面精准发力,晒出“进度表”比学赶超、打造“云菜场”助农带销、搭起“连心桥”服务破难,快速兑现2.9亿元疫期特殊补贴,助力全市757家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尽早实现100%应复尽复,为后续经济增长打下基础,并最终实现今年上半年农业经济逆势增长。

  党建引领“红色”基因,产业发展“蓝色”活力,乡村文化“青色”底蕴,城乡融合“金色”品质,全域秀美“绿色”生态……“红、蓝、青、金、绿”五种色彩在“三农”领域交相辉映,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编织起世界级的江南水乡诗画梦,也将继续为全市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贡献更强大的“三农”力量。



来源: 文字记者:张应隆 孔越 通讯员:张建宗 戴文华 编辑:张应隆 责编:应丽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